有人知道紫藤瀑布在哪里吗?谢谢你

作者:宗璞

紫藤瀑布

我忍不住停下来。

我从未见过如此盛开的藤蔓,只有一朵灿烂的薰衣草,像瀑布一样,悬挂在空中,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只是一种深深浅浅的紫色,仿佛在流动,在笑,在成长。紫色的大横幅上,有一点点银光,就像泼水一样。仔细一看,就知道当时每一朵紫花最亮的部分,都在和太阳调情。

这里的春天已经褪去,蜜蜂周围没有赏花的人,也没有蝴蝶。有些是这棵树上闪闪发光、盛开的藤蔓。花挨着花,一朵接一朵,互相推来挤去,好不热闹!

“我开花了!”他们在笑。

“我开花了!”他们大喊。

每一朵花穗都在上面绽放,在下面等待释放。颜色上淡下深,仿佛紫色沉淀下来,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蕾里。每一朵盛开的花,都像一面小小的满帆,帆下有尖尖的舱,舱里鼓鼓囊囊的;就像一个忍不住笑的微笑,即将绽放。有什么仙露仙蜜?我凑过去挑了一个。

但不是我挑的。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站着凝视,觉得这紫藤瀑布不仅在我眼前,也在我心里缓缓流过。流淌着,带走了这些年来一直压在心头的焦虑和悲伤,当它关乎生死和手足之情的奥秘。我沉浸在这朵密集的花的光辉里,暂时没有别的存在,只有心灵的平静和生命的喜悦。

这里除了流光溢彩,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香味好像是薰衣草,梦一般温柔的笼罩着我。突然想起十几年前我家屋外有一棵大紫藤。它在一棵枯死的槐树旁爬得很高,但花从来不稀疏,一束花孤零零地挂在东西的树梢上,好像在尝试什么。后来连稀疏的花串也没有了。花园里的其他紫藤架也被拆掉,种上了果树。当时说花和生活腐败有必然的关系。我曾经遗憾地想:我再也看不到这里的藤蔓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葡萄藤又开花了,而且是那么的饱满茂密。紫色的瀑布覆盖着圆盘的粗枝,流动着,流向人们的内心。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尽的。我摸了摸小紫花小屋,里面装满了生命的美酒。它张满了帆,航行在鲜花盛开的河上。是万花丛中的花,也是形成美丽流动瀑布的花。

在昔日紫色的光辉和芬芳中,我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

1982年5月6日

做出赞赏的评论

[编辑此段落]

1.诗意隽永的紫藤瀑布

《紫藤瀑布》这篇散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好文章,主要体现在意象的美和意象的意义上。

紫藤瀑布形象新颖独特,美丽动人。你看,开花的紫藤“像瀑布一样,从天而降,无始无终”。它是银色的,笑着,吐着香味,飞溅着,生长着,流淌着...这是开花的紫藤整体给作者的美感。“小屋”里充满了甘露,气味醉人。这就是紫藤的本土美感——美。作者借助视觉、听觉和嗅觉的成功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内涵丰富、集壮美于一体的紫藤“形象”。

“以图像传达感情”。紫藤的意象明显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审美感受。从眼前的真实场景到“突然记起”的出现,作者进行了“取象传情,即悟事”的思维过程。如果说紫藤整体的“瀑布”形状生动地传达了作者狂暴流动的思想,那么,它就是局部的绚丽。

意象的“意”与整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密不可分,散文的诗意美自然要求其思想内容的意蕴和意义。

《紫藤瀑布》思想内容的寓意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作者把开花的紫藤描写得如此绘声绘色,把它当作“瀑布”。这种强烈的情感显然已经超越了对其自然属性的热爱。紫藤已经成为辉煌生活或辉煌事业的象征。赞美紫藤,不仅仅意味着对可能因为时代而“迷失自我”的灰色惨淡的人生的惋惜。它意味着现在或未来对华丽生活的追求。二是“文革”中,不仅花是孤独的,好人也要“挂在树梢上,观其言,观其行”。那是一个“人命危在旦夕,前途未卜”的时代!今天,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方略,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你看,紫藤的紫色瀑布像卧龙一样铺满了茂密的枝干,不停地流着,流着,流着,流到人们的心里。这是作者心里在笑,哪三分之一,作品以“我忍不住停下来”开始,以“我不想提速”结束。这种“停”与“快”的呼应,包含了耐人寻味的内容。是的,“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尽的”。人们应该从历史经验中吸取教训,鼓起生活的风帆,将这种个人的努力融入成千上万的人。

紫藤瀑布可谓含蓄隽永。当然,它的诗意美还体现在作者丰富细致的情感、简洁流畅的语言等元素上,这里就不说了。美丽丰富的意象和含蓄隽永的思想,是紫藤瀑布诗意隽永的个性。

紫藤瀑布的诗意之美,如微风般清澈、清新、耐人寻味。

(参考中学语文教学2001.11作者:吴天柱,有删节)

2.谈紫藤瀑布的艺术魅力

这篇文章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其深刻的构思。

作为散文的一种,自然景观与主观情感的和谐是非常重要的。文章中描写的风景,不仅色彩斑斓、绚丽夺目,而且含蓄生动。作品中对紫藤的刻画既具象又抽象,既写实又空灵。它呈现给我们的是紫藤色彩的素描,而不是有意去书写盛开的生命。作者借助绚丽色彩形成的气势和活力。紫藤出生后的生命极其旺盛。至于对每一朵花穗形状的描述,简直就是生命力的赞歌。所以,作者不禁要说:这鲜活的生命,带走了她对生死、手足之情,以及一切的焦虑和悲哀,使她获得了精神的安宁和生命的喜悦。但是,花的人生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和人一样。在历史的进程中,我遇到了各种无奈和人为扭曲的不幸。于是当作者从视觉描写转向味觉感应时,自然就从空间描写转向了时间回顾,让人在紫藤命运的回顾中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花开花落与人生沉浮相连,华容的花开花落与时代和社会的兴衰相连。至此,紫藤不再是一种纯天然的生物,而是一种象征,象征着生命的重生。它象征着时代的变迁,精神的涅槃,美的不朽,灵魂之花的重现。作者对紫藤瀑布的赞美,是抒情主体的灵光对自然意象的烛照和感应,是她对生命力的呼唤,是她在身心被劫后寻求刺激的精神寄托,是她在历史沧桑中摆脱重负的心跳。

其次,细腻的描写和精巧的结构也是本文的特色。

文章的写法细腻而富有层次感,用彩图、形态图、夺香,从外在形象到内在实质,从视觉形象到味觉感知,用墨丰富,笔触多变。

文章短小精悍。从“忍不住停下来”到“忍不住加快速度”的结构收墨,前后呼应,首尾相连,结构紧密,给人一种统一感。

以上是《紫藤瀑布》的艺术魅力,从中可以看出宗璞散文创作的不凡笔法。

(名作欣赏1992.5,许家昌删节)

3.论《紫藤瀑布》的语言美

宗璞认为“好词”是好散文的必要条件。她陈述:“其实好言不在言,如美不在衣,衣惑,自然美不掩。甚至不仅仅是长得好看,还有气质和修养。”(真心话、真知灼见、好话)表现了作者的追求。

宗璞的文章雅致,历来为人称道。这种语言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大量使用各种形式的隐喻。不用说,最常见的明喻、隐喻和转喻在这里仅以它们的特殊形式描述:

(1)凝聚的隐喻

《紫藤瀑布》《蜜蜂环绕的蝴蝶阵》《生命长河》用最简单的文字传达了最丰富的信息。

(2)引申隐喻

“每一朵盛开的花,都像一面小小的满帆,底下是尖尖的船舱,船舱鼓鼓的;就像是忍不住笑出来的笑容。”“我摸到了紫色的小花舱,它装满了生命的酒,扬起了满满的帆,航行在闪耀着鲜花的河上。”风帆引领的花之河不再孤独独立,隐喻之间的某种联系构成了一种意境,扩大了想象的范围,增加了语言的内涵。

(3)通感

紫藤“好像在流动,笑着,不断生长”。“香味好像是薰衣草,梦一般温柔地笼罩着我。”它更真实、更完整地用文字向读者传达了作者的感情。

所有这些丰富多彩的隐喻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令读者眼花缭乱。这些修辞手法的广泛使用不仅是为了追求语言的美,也是为了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我们在揣摩文章,欣赏其语言艺术,尤其是比喻修辞时,要注意它的情感价值总是大于视觉价值的。

4.《紫藤瀑布》中对美的追求

紫藤瀑布的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美在于盛开的藤蔓的渲染。作者对藤蔓的渲染很感人。眼前是一片多么茂盛的树花啊!它们色彩斑斓,势不可挡,生机勃勃;一朵灿烂的丁香花呈现出清亮的色调,像瀑布一样从空中垂下,呈现出一种磅礴的气势。紫色横幅上的小银光,透露着生命的喜悦。在描写中,作者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曲线、动态、光辉、开朗、生动、热情。这说明美丽的藤蔓是全文的主体,作者写的是美,是生命,是活力。

美就在于“薰衣草”在全文中的弥漫。柔和的淡紫色弥漫全文,充满诗意,寓意深刻。明亮柔和的颜色不仅仅用来表达紫藤花。当“我”在“灿烂的薰衣草”前驻足,当“我”站在“紫藤瀑布前凝视”,当“我”爱抚“充满生命的美酒”。当“我”在这淡紫色的光华和淡紫色的芬芳中“加快了脚步”时,“我”感受到的、尝到的、体会到的,一定不仅仅是色彩的绚烂之美,更是生命的美、生命的喜悦、生命的辉煌,震撼着“我”,让“我”感受到心灵的宁静。

美在于充满活力的“流”。“流”字贯穿全文,真实与现实并驾齐驱。它时而写花的美丽和运动,花的瀑布“仿佛在流动,在笑,不断生长”;有时写写花的美,抚慰“我”的灵魂,“感觉这紫藤瀑布不仅在眼前,还在心里缓缓流淌”;有时写盛开的葡萄藤会给人们带来新的、美丽的、强大的和快乐的感觉。“紫色的瀑布……一直流,一直流,一直流到人们的心里”;有时,它表现出一种深刻而含蓄的含义——“它只是每一朵花中的一朵,组成了一个美丽的流动的瀑布”。

在美国有一种很大的紫藤植物。既给文章涂上了时代的色彩,又为作者的抒情论述奠定了基础。“10多年前”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时代,屋外紫藤植物的生命被扼杀。作为一朵“花”,它遭遇了失去生命的不幸。现在紫藤植物是辉煌的。

妙处在于写出了志向。这篇文章中让我们感触颇深的是歌词部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穷无尽的”,在题目上是有讲究的。写花就是写人,写花就是写时代。如果说,写花的不幸,就是写时代的进步,它表现了时代进步中人们的昂扬斗志,表现了新时代的社会。

美国文学需要优美的阅读。“追求美”会让我们有更深更好的理解。

(语外学习2001.3,余映潮删节)

5.宗璞的人生轨迹与校园情结。

宗璞走了一条怎样的人生道路?当你翻开作家的简历,映入你眼帘的是一种类似于他作品中优雅韵味的学者气息。宗璞的经历与大多数作家不同。与师陀、田涛等老一辈作家不同,她是从中国社会的底层一步步爬上知识的殿堂的。与巴金、谢冰莹不同,她逃离旧地主家庭,流入城市,形成了瞿秋白所说的一代“波西米亚人”;与新时代涌现的一大批知青作家不同,她在青春甚至青春期就离开了书籍和家庭,在贫穷、愚昧和迷茫中探索人生的价值。即使是“文革”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年轻人,也很少有如此独特的学习和养育基础。她是一朵美丽的兰花,幸运地在一片远离贫穷和污秽的净土上发芽生长。就像夏洛蒂说的,她有着“一泓未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沁人心脾的清泉”般纯净的记忆。她的生活环境基本局限在高等院校和学术研究机构。因为她从小就在和谐、诚信、高雅的学术氛围中被熏陶,奠定了她做人和写作的终身准则。她确实有一个令人羡慕的童年。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宗璞的作品总有一种大家的精神,一种别人学不来的和谐状态,甚至还有一种直白的“学生腔”的原因。

在宗璞小时候生活过的大学校园里,教授们的生活条件极其优越,没有今天“倒挂”的危险。舒适的生活和高贵的地位,让刻苦学习的教授们专心于书本的学习(当然抗战开始后就不一样了),他们的孩子也能在一个相对简单明了的世界里得到比同龄人更好的教育和更多的文化滋养。当然,另一方面也让他们过于单纯和书生气,在以后的生活中难免会遭受更多的磨难和挫折。我手头正好有一本1990出版的《清华校友通讯》,不妨拿着,随便取几段,为宗璞写的《清远世界》做个更详细的注脚。宗璞的同时代人,著名文史专家余振勇的女儿,1943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生余佩草,曾深情地描述了他童年眼中清华校园的宁静与典雅,以及清华人文景观的优越与独特。她说,“当时只有清华附小(即冯友兰提到的宗璞就读的成智小学)和附属幼儿园。马月涵是我们的校长。.....后来由蔡顺礼夫人教,她也是在美国学习的学生。”在这种条件下长大的孩子,确实不如普通人。而当时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水木清华的I型大厅...淡雅凉爽,有一股楠木的味道。单身教授吴宓和叶先生曾在此居住。”我们住的南院是一个被房子包围的大院...洋房一号是赵元任先生的家。这种文化魅力已经一点一点深入到孩子们的灵魂里。宗璞《南渡物语》里写的方锅院,不就是清远文化精英聚集的地方吗?法国现代主义女作家娜塔莉·萨马特说:“文学所描述的,只能是每个作家都向往的一种看不见的现实——他感到孤独的现实。”作品中的生活和人物可以是虚构的,但意境总是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敏感的作者在童年时对周围景物的特殊感受,以及这种感受对他一生的影响。宗璞在一系列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意境美,就像一缕轻烟,一股淡淡的清香,在他有意识的时候是体会不到的。只有亲身经历过这种生活的人,才能从那看似平淡的描写中体会到作家实际而又极其强烈的感情以及对童年精神生活的无限回忆和怀念。这种没经历过的人写不出来、看不懂的爱,才是宗璞“校园情结”的真谛。

(节选自侯玉燕《冯的园林景观》,《文献评论》第2期1997)

6.关于“生死之谜,兄弟情”

小哥哥去了。我去的地方是一个古往今来哲学家都想不通的地方,一个各种宗教都试图描述的地方,一个所有人都会去而不能回来的地方。可是现在我怎么才能得到弟弟!他才50岁。他精力充沛,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大有作为。有多少事情等着他去做!医院发现他的肿瘤相当大,需要立即手术。他还想参加一个技术研讨会,问他是否可以在会后回来。手术后休养期间,他仍在研究所里阅读研究论文,做一些小翻译。直到卧床不起,他手头还保存着几份国际航材,一直“想再看一看”。他考虑的不全是工作。正在滴水的时候,他突然说想吃虾,想要大虾。他想活着,他想活着!

但是他走了,太早了。这一年,从他生病到去世,真的像一场梦,一场永远无法相信的梦。我总觉得他会回来,从我们家冬夏都很荒凉的后院走到我的窗前,喊一声“小姐姐——”。

但是他走了,过早地永远地走了。

我弟弟三岁了。从我有比较完整的记忆开始,我的弟弟,一个胖乎乎的可爱的小哥哥,就一直跟着我生活。虽然年纪小,但在玩耍的时候,他经常当老师,照顾孩子,让大家坐下。他站在课堂上,神情真的很肃穆。虽然他年纪小,但是昆明的冬天,孩子们生下来都是冻疮,不敢用冷水洗脸,但是他一点都不怕。他站在山泉边,捧着一个大盆,在我眼前依然很清晰。

“你看,小妹妹,我先洗!”他高兴地哭了。

在缓缓流淌的春水中,我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个学校度过。毕业后,我们就各奔东西了。不知不觉中,我听到别人叫我弟弟力量专家;不知不觉中,他走上了总工程师的岗位。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很难想象一个人的未来。这几年我和父亲经常说,只要环境允许,弟弟会为国家做点实事。没想到,他年纪最小,比我们先走了。

去年夏天,在得知他生病后,我于8月20日去了Xi。我记得有一车人来接我。当时我就奇怪为什么这么刺激。原来他们都去看我弟弟了。到了医院后,有的人进病房握手,有的人只是默默地站在房间门口。他们害怕打扰病人,但他们必须来看看。

手术过程中,手术室外有航科院、623所、631所的代表,还有兄弟姐妹、外甥女和我,医院门口还有一辆车。车里等着的人很多。他们必须等待,随时准备献血。如果我需要全部换血,他的战友会给他。但是一切都没用。肿瘤取出,成人拳头大小,一侧坏死。我突然感到一阵胸闷,几乎要窒息——这是一个在穷乡僻壤为祖国贡献了才华、汗水和生命的人,这要命的东西怎么会在他体内长这么大!

我知道生活在这片黄土高原上的艰辛,我知道生活在这片黄土高原上的人们的劳累。我也可以想象每一个工作进展都要经历非常恼人的波折。但我没想到,我弟弟不仅在这里生活过,战斗过,还在这里送过命。手术后回北京在家休养,不到半年又复发了。

那段焦虑难过的日子,我不忍心写,也写不出来。每次想起来都泪如雨下,纸都模糊了。记得每次去看病,候诊室都像公交车一样拥挤,等啊等,盼啊盼。我们知道病情不可逆,只希望延长时间,也许会有新的办法。自莫文祥同志以来,航空工业和空军领导同志对他极为关心。包括医学界在内的各界朋友也热心帮助过我,我也在海外求医。但如果错过了治疗时机,药物就很难发挥作用。几个医生不耐烦地对我弟弟说,没得治了,让他“回陕西去”。我说这话的时候还笑着,一点都不介意。他从来没有灰心,他从来没有失去活下去的欲望,他还不够累。

弟弟出生在北京,1952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他自告奋勇去了西南,后来分配到东北,又调到成都、陕西。虽然他的鲜血没有流淌在祖国的土地上,但他的汗水却遍布全国,他的每一点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个人的成就总是有限的,也许把自己烧光了,也不能给人一点光明,但总可以为以后的灿烂辉煌积累一点。我不太懂各种行业的复杂,但我明白没有一项事业是仅仅坐在北京就能完成的。

我曾经非常希望弟弟调回北京,分担服侍父亲的重担。作为儿子,他已经奔波了30年。他不应该做些家务吗?这些年来,家里有什么事,大家都会说“等我弟弟回来”“问问弟弟”。有时候想到他来问就安心。你现在怎么能得到这样的安心?弥留之际的父亲思念儿子,尤其是近年来母亲去世后。他的思想深邃而苦涩。我知道,虽然他不说,但现在他已经永远失去了他最珍贵的小儿子。我曾希望,当我走到生命的尽头,跨过那道痛苦的门槛时,哥哥会在我的亲人之中,他的可靠会安慰我。我不知道,但他先跨过了门槛!

1982 10 10月28日7点,他去了。

这一天是预料中的,但我怎么能相信这是事实!他躺在那里,但他已经不是他了,不是我那个风华正茂的弟弟了,他再也不会回应我们的呼唤,也不会劝阻我们哭泣。你去哪了,小兄弟!自从1974袁俊阿姨去世后,我家经历了很多葬礼,而这次弟弟的离去是最不合常规,最不能接受的!我也不得不把这个消息告诉当时也在住院的父亲,因为我无法回答他每天的第一个问题:“我的小弟弟今天怎么样了?”我必须告诉他这是我的责任。没有弟弟可以依靠,也不能指望他分担我的责任。

他父亲为他写了一副挽联:“是个好党员,好干部,壮志未酬。难道只是为了他家人的痛苦?”能够掌握科技,能够掌握艺术和文学,所有的人才都是凤毛麟角,难以回归灵魂!“我唯一的哥哥永远地走了。

(哭泣的小哥哥,铁笑余人,冯春文艺出版社,1994版)

7.紫藤瀑布赏析

紫藤瀑布是一幅非常精细的工笔画,即使是才华横溢的民族艺术家,也未必能穷尽其意蕴。在这里,你不仅可以从画中把握紫藤的大致轮廓,还可以从画中欣赏花的颜色、样子和气味。也许,在大自然中,当你面对这样一株紫藤时,你可能无法如此真实地认识它,感受它。读宗璞的这篇文章,仿佛一条紫色的瀑布展现在眼前,绚丽的色彩拖着你的眼睛,沉郁的香气萦绕在你的鼻端...如此超凡脱俗的“画面”,不仅源于作者高超的笔法,更离不开作者认真细致的观察。

紫藤瀑布是另一首深沉的歌。当作者将一幅精美的“工笔画”呈现在读者面前时,第一印象或许是那温暖的色彩、明亮的心情和生命的喜悦。但是,当你顺着作者的思路,回望那不堪回首的十年动乱,把眼前的美好与过去的黑暗联系起来,你会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正如作者所说,那是一种压在心头的“焦虑和悲哀”,是对过去被毁掉的幸福生活的一种追忆。可以说,当作者仔细观察这株朴实的紫藤,当作者一朵一朵勾勒出这株紫藤的模样时,她心里一定有一首深深的歌。因为只有经历过黑暗的人才会在光明的人生面前眼花缭乱,只有吃过苦的人才会如此珍惜这一生的波澜。所以,虽然在这幅精致的画面中,作者并没有大力宣泄自己的感情,但人们在观察《紫藤瀑布》的每一个细节时,都会不可避免地体会到作者倾注于其中的深沉而愉悦的旋律,这种旋律渗透在《紫藤瀑布》的整个框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