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视野中的江西水文化
现代西方哲学家卡西尔说:“人依赖于他的自然环境。”自从人类创造了自己的文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就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水作为大自然的生命之源和人类生命的支撑,与人类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世界四大古文化的起源来看,每个民族的文化都离不开孕育它的河流。古埃及文明在尼罗河的奔腾中繁盛,巴比伦王国随着幼发拉底河的流淌而兴衰,古希腊文化视地中海为摇篮。东方的黄河和长江孕育了我们灿烂的古代中国文化!
“文化是生活在同一地区的某一民族的生活方式,可以在该民族的艺术、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和宗教中找到。”英国诗人艾略特给文化下了这样的定义。他还形象地指出,文化不是机器,而是一棵树。“你做不出一棵树,你只能种下一棵幼苗,好好照顾它,等着它长成一棵树。”我们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风雨,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中国文化底蕴深厚,这棵大树的枝叶遍布世界各地。
在中国南方的这片土地上,每一条河流也孕育着这种文化的一个分支。广西有漓江,广东有珠江,湖南有湘江,江西的赣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赶水文化。
一,江西流水的历史文化美
"赶水从东北的聂都山流出,流入彭泽西."赶水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山海经》。对于赣江的名称,最流行的说法是张、龚合流。西苑漳水,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来自广东省毗邻江西南部的大渔岭。东源贡水来自江西省武夷山地区石城县甘源点。张祚的右贡构成了“甘”字。赣江自南向北,纵览江西全省,经万安、太和、吉安、吉水、峡江、新干、清江、丰城,流入鄱阳湖,最后汇入长江,向东奔流入海。赣江是江西省最大最长的河流,所以江西也被简称为“赣”。
这片土地在赶水的孕育中散发着古色古香的美。
江西的历史就像一本尘封千年的古书。据史料记载,江西的历史最早始于旧石器时代,距今约4500 ~ 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江西出现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一种是以修水县上峰镇山北村遗址为代表的山北型文化;二是以樟树城的建筑卫城和樊城队为代表的建筑卫城-樊城队类型的文化。到西周时,江西已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三国为了这块土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历史上,江西也被称为“吴头楚尾”。也是在这个时期,由于江西水网密布,渔业开始发展,“鱼米之乡”初具规模。江西正式设立行政机构始于汉代。从此,江西作为一个完整的政治、经济、军事行政区登上了历史舞台。此后历代都把江西作为重要的地理位置。元朝建立“中书省”制度,公元1277年建立江西等中书省,江西称省始于此时。
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杰地灵”的美誉。古往今来,许多江西人在这本记录中国传统文化的古书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文学史上有陶渊明、王安石、欧阳修、文天祥、汤显祖。书画有“八大山人”钟绍景、徐希、朱耷;周敦颐、程易、朱和在中国哲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江西不愧为“才子之乡”,他们为江西和中国的文化艺术增添了绚丽多彩、繁荣昌盛的美丽。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被后人称为“田园诗人”的陶渊明对中国诗歌艺术影响很大,陶渊明祖籍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他的诗歌朴实自然,朴实凝练,体现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和隐退后的恬静心境和情趣,为文学史留下了大量赞美田园风光的诗文。陶渊明成功地将“自然”提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美,这是一种世间繁华背后的淳朴之美。
朱耷,八大山人。明末清初著名艺术大师,南昌人。他的故居仍然保留在南昌市中心的一个角落里。漫步在朱耷故居的青瓦白墙间,渴望与自然融合的心情油然而生。古代人在山川之间修身养性的境界,与现代人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独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反思中,现代人开始向往自然,从自身环境出发,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
长期与青山绿水和谐相处,不断培养和强化了人们对自然的亲和力和审美意识。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之美,是古代文人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山川之美,自古有之。”这是赶水文化崇尚山川自然美的真实写照。
二、赶水河畔的物质文化之美
物质文化是一个民族智慧和精神的凝结,是历史的载体,是当今一个时代人们物质文化的再现。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南昌有王腾亭,是一省之徽;就像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一样,它是一个国家的象征。”王腾亭是一座坐落在赶水河畔的古楼,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因初唐四杰之一王波的《王腾亭序》而闻名。被誉为“西江第一楼”,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贞观十三年(639)六月,被封为滕王,后迁至洪州(今南昌)任大都督。他在程楠城西的赣江畔建了王腾亭,供文人吟诗作舞之用。相传年轻诗人走亲访友路过南昌,正巧赶上南昌巡抚颜,重修亭后大摆筵席。王波当场写下了著名的《王腾亭序》,使它名扬天下。
“夕阳寂寞齐飞,秋水* * *天一色。”遥望亭子,可以看到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远处,江西江面辽阔,江面同色,让人感觉热情奔放,心胸开阔。我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美丽,同时又觉得人类的生命只是沧海一粟,大自然是如此的崇高!
与王腾馆隔江相望的是具有现代元素的秋水广场。它的整体形状呈月牙形,矗立在河边。是一座观光旅游的大型休闲广场,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音乐喷泉群,主喷高度128米。夜晚走在赣江边,江风习习,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照耀着半个夜空,喷泉随着音乐跳跃...秋水广场文化形成了南昌人特有的广场群众文化,舒适、轻松、愉悦,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一种和谐、自由的感觉。
第三,江西水孕育的风俗文化之美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文化”。中国几大文化系列的孕育和发展与流域划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关陇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属于黄河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属于长江文化。星罗棋布的湖泊和无边无际的江海是孕育中国人文的胜地。
在这个赶水流域,有很多文化交流:古越人,畲族,客家人...客家是江西人文风情的最佳代表。赣南是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和闽西、粤东北一样被称为“客家大本营”。
客家话是中原汉族因战乱、灾荒逐渐进入赣、闽、粤三角地区,与当地的畲、瑶等土著融合而形成的一个独特而稳定的汉族分支。赣南客家人有其独特的客家方言系统、独特的文化民俗和情感心态。
赣南客家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语言——客家话。客家方言是汉语七大语系之一,被许多学者称为“汉语的活化石”。历史悠久的客家话,像一股源源不断的江西水,流淌在田野乡村,集市茶馆,流淌在每一个客家人的人生旅途中,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客家话并没有随着客家人的迁移和流动而被其他汉语语系和方言所丢失,并作为“最后的汉语言”保存至今。
此外,客家民俗文化还保留了中国最传统的部分。虽然迫于战争等因素,他历尽艰辛来到江西,但他不忘自己的身世,重视传统,崇敬祖先,这种意识非常强烈,非常重视宗申对远方的追求。对于丧葬的习俗,是很有想法的,甚至是繁文缛节。赣南客家人还创作了客家山歌、赣南采茶戏等文化艺术。据考证,兴国客家山歌是“中国客家山歌之祖”,早在唐末就已产生并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至今仍是赣南客家人喜爱的艺术形式。
“年龄往往让最普通的物体也有一种美。”客家文化就像一幅风俗画,向世人描绘了汉民族朴素而清晰的历史画卷,展示了它的风俗美。而简单本身就是一种美。
江西水不仅是江西人民生活的源泉,也是江西人民创造江西文化的源泉。江西水文化是江西文化之母,是江西人民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创造的文化成果。赶水文化是一种美,以多种方式渗透到文化领域,散发着不同的味道。江西人与水的互动,通过审美和情感的推动,在江南这片土地上产生了独特的枯水文化,用江西水的河流传递美、表达美、感受美。
看这个能不能快点采纳~ ~ ~求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