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在古代叫什么?

延安的古名随着历史的演变而变化,具体如下: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延安属于尚军(治皮肤县,今榆林南)。秦赵浩棋年间,秦在延安设高怒郡,郡治在今延安以东的尹家沟。这是延安建城的开始,它的城墙今天依然存在。秦朝统一六国后,大将军蒙恬率兵三十万北击匈奴,后督修长城、秦之道。汉武帝在位期间,大量移民驻防,使陕北等地农业经济空前发展,被誉为“新秦代”(意为与关中一样富裕)。汉《蜀府三郡书》有“水草丰茂,适宜放牧,牛马夹尾,羊阻路”的描写。

魏晋南北朝

三国时,延安被胡强占领。

东晋艺兮三年(407年),匈奴铁富布赫建立大夏国。在延安东部建有林峰城(今宝塔区李家渠镇周家湾村)。宋代沈括巡城,说密如石,城不十分厚,但马面极长而密,利于用兵防守,并赞“赫连勃勃之城,深可解”。

西魏时,建立了东夏州,并由此产生了成俊、朔方、丁洋和尚军。地处华北,领中部县、阜城县。

兖州和延安的名字最早出现在隋书。地理志上说:“延安县后,魏置东夏州,西魏改兖州,设总督府,开内廷。办事处撤销了11个县,53,939户。肤施大业置延安郡三年,魏大后方林峰山、林峰,光武、泉城郡,帝初废。十八年,改为林峰。大业初,与沃野县合并置于魏平后魏,朔方县、和政县并入燕,有官,神木县、镇川县、废县在下周有清水。周以后,改郡为丹阳,帝初废郡,改郡为宜川,废乐川郡;大业初,废州,云岩县拉进岩汾川,原称安平,下星期改汾川。大业初,费门山郡改严咸宁,曾称永宁,西魏改太平,帝改咸宁。”另据记载,大业二年,延安以南设府城县,后改为尚军县,辖五县(洛角、内边、三川、府城、洛川)。

延安全景(2)唐宋

唐武德元年(618),改延安郡为兖州总统制,统领浮石、林峰、延川三郡,管理南平、北武、东夏。改县为抚州,统领洛角、洛川、三川、福禄、内埠、府城六县。

宋代属永兴军路,有兖州、抚州、儋州、周放。这一时期,宋朝与西夏战争频繁,宋朝名臣庞吉、樊勇、韩琦、范仲淹等都曾在此御敌。宋元四年(1089),兖州升为延安府。

金安插在彰武掌管政府的军事部门。金夏在保安部队(今志丹)设市场。

元明清

明改延安府。明末,陕北农民爆发大起义,、李自成、张等农民领袖纵横延安。

延安府仍在清朝建立,顺治年间领导三州(抚州、绥德、嘉州)和16县(浮石、安塞、甘泉、安定、保安、宜川、延昌、清涧、洛川、中布、宜君、米脂、吴堡、神木、府谷)。雍正年间,三州归直隶,府领八县(浮石、安塞、甘泉、安定、保安、宜川、延川、延长)。乾隆年间,又增设定边、靖边两县。同治年间,陕甘回民起义军与西捻军在延安反清,左率湘军入关镇压傅。捻军最后一支武装袁大奎被镇压在永宁山,捻军运动在中国最终失败。清末,清政府在延长县建立了延长石油厂,并钻成了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

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此地属玉林路。17年(1928)撤路,各县省直管。民国二十四年(1935)九月,延安南北两县,分属国民政府陕西省第三、第二行政督察区。1944年,陕西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进驻洛川,初取洛川、甘泉、宜川、富县、中埠、宜君6县,后取洛川、黄陵(1944年由中埠县改名)、黄龙行政公署。1948年3月至4月,解放军陆续解放了第三行政监督区所辖各县。

1926年初,李祥久、谢子长创建宜川军第一、第二特勤分队。春夏之交,陕西省第四中学(延安)在延安建立了专门的分校。是延安最早的地方组织。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等人在延安开展武装斗争,创建了陕甘边和陕北两个革命根据地。1935 165438+10月,称陕甘、陕北。1935 10,中央长征到达吴起。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成立,10年10月,延安市政府成立,直属边区政府。吴起郡建立于1942,属于三边之师。同年6月5438+065438+10月,成立扩展司,6月5438+10月,成立行政督察办公室,辖延安市及延安、富县、甘泉、志丹、安塞、子长、延川、延长、谷林10县(市)。1948 65438+10月,陕甘宁边区设立黄龙区,辖洛川、黄陵、宜君、宜川、黄龙等10县。次年二月,加复郡。1949年5月,拓为分县,成立陕北行政区。渭北行署设在延安,辖榆林、三边、绥德、黄龙四个街道和延安、延川、子长、安塞、志丹、甘泉七个直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