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01
最近一直在关注三个“越来越多”。
第一个“越来越多”?母乳喂养率越来越低。
“我拒绝母乳喂养我的孩子。我们单位有很多新妈妈。因为产后哺乳,胸部终于下垂,腰上长出一圈游泳圈。太丑了,我接受不了。”
第二个“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妈妈产后马上上班。
“孩子这么小,什么都不知道。吃好睡好就行了。等孩子上了小学,需要教育,我就回去。现在,这几年,我会赚更多的钱。”
第三个“越来越”——“婴幼儿自主教育”越来越受欢迎。
最典型的方法有哭闹免疫、延迟满足和婴儿独立睡眠。
“不要和孩子太亲近,不要轻易满足孩子,即使孩子哭了,你也绝对不能心软。得到太多安慰的婴儿长大后会依赖大人,变得太粘人而无法独立。”
这三个“越来越”让我担心。我实在忍不住了,决定站起来放屁。
0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行为心理学的创始人沃森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
“孩子对爱的需求源于他对食物的需求。满足了他对食物的需求,就会满足他对爱的需求,所以妈妈只需要给宝宝提供足够的食物就可以了。
沃森
妈妈不能和孩子太亲密,这样会阻碍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成年后非常依赖妈妈,很难独立和成功。"
沃森还为此专门写了一本书——《婴幼儿心理护理》。
在他的书中,他提倡行为矫正育儿制度:
“把孩子训练和塑造成机器;
像对待大人一样对待孩子,尽量不要亲亲抱抱,不要让孩子坐在妈妈腿上,不要轻易满足孩子,即使孩子哭了,也绝对不能心软,以免孩子养成依赖父母的坏习惯..."
这一理论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席卷美国,随后影响了许多西方国家。
后来流行的哭闹免疫法、延迟满足法、婴儿自主睡眠法都源于此。
这个理论真的那么有效吗?
另一位心理学家对此提出质疑。
这个人是-?哈里·哈洛。
03
哈洛找了很多恒河猴,做了一系列实验。
为什么用恒河猴做实验?
因为94%的恒河猴与人类有相同的基因,它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与人类非常相似或相近。
哈罗德做的第一个实验是。替代实验
哈罗德把新生的猴宝宝放在笼子里,然后用两只假猴子代替母猴子。
一只假猴子是用铁丝做成的,胸前装了一个瓶子,可以24小时提供奶水。
另一个假猴子是法兰绒的,摸起来更舒服柔软。
如果按照沃森的“牛奶是母亲”的理论——孩子对爱的需求源于他对食物的需求,他对食物的需求得到满足,他对爱的需求也就得到满足。
那么猴宝宝肯定会依附于“钢丝妈妈”的。
然而,实验结果出人意料。所有参与实验的猴宝宝都选择了没有奶瓶的“天鹅绒妈妈”。
几乎所有时候,小猴子都会挂在“绒布妈妈”身上,只有感觉饿的时候,才会去“绒布妈妈”那里喂食。
但只要一吃饱,它就会迅速回到“法兰绒妈妈”的怀抱。
有些小猴子饿的时候甚至都不想去。他们把自己挂在“绒布妈妈”身上,只把头贴在“铁猴妈妈”身上吃奶。
然后,哈罗德搞了个恶作剧。
他做了一些发条玩具,比如吓人的奥库莫和会打鼓的熊,然后把它们放进笼子里。
小猴子吓得立刻跑回去抱住“绒布妈妈”,躺在妈妈怀里,慢慢平静下来。
哈洛把“天鹅绒妈妈”搬到另一个房间,然后继续用发条玩具威胁。小猴子更害怕了,但即使再害怕,他也没有跑到“妈妈丝”那里去,而是眼巴巴地看着对岸的“绒布妈妈”。
如果没有“法兰绒妈妈”,小猴子就会蹲在地上,蜷缩着,颤抖着,吃手指,摇摆着,尖叫着...
很像精神病院的病人。
根据这个实验,哈洛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
爱情来自接触,而不是食物。
接触带来的安慰是母爱最重要的元素。
“母爱的本质绝对不是简单的满足孩子的饥渴。它的核心是接触关怀:拥抱、抚摸和亲密。”
所以,家长不仅要喂养孩子,还要给孩子提供触觉、视觉、听觉的关爱,让孩子健康成长。
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存在,心智才会健康发展。
哈洛写道:“只有牛奶,人类永远活不长。”
04
但这些由“绒布妈妈”而不是真猴子养大的猴子,长大后有一系列问题:
当哈洛将这些猴子放入正常的一群猴子中时,他发现它们几乎无法与其他猴子相处。
“这些猴子孤僻、抑郁、自闭,其中一些还具有自我毁灭和攻击性。它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敌意,不能和其他猴子玩,也不想和其他猴子玩。”
哈洛由此想到了一个问题——它们有能力抚养后代吗?
于是哈利做了另一个实验——繁殖实验。
▲忽略小猴子
▲虐待幼猴
哈洛通过实验发现,所有的雄性猴子都丧失了寻找配偶和交配的能力。而母猴子,也不想交配。
经验丰富的公猴放进去,母猴会拼命反抗,公猴浑身是伤,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懦弱。
我们做什么呢
哈洛发明了一种“强奸架”来固定母猴的身体,让公猴骑在母猴身上。
这个工具真的起作用了,20只母猴受孕,生下幼猴。
但是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在这20只雌性中,
七根脐带被剪断,他们对孩子不理不睬。
其中8人经常暴力殴打虐待儿童。
他们中的四个人甚至冷血地杀害了孩子们。
只有1笨拙地试着喂婴儿。
也就是说,他们几乎都丧失了抚养后代的能力。
05
有什么问题?
哈洛想了很久,推测这可能与“运动”有关。
所以他做了另一个实验-?摇摆实验。
他重新发明了“母亲法兰绒”,使它可以移动和摆动。
于是哈洛放了一批幼猴进去,让会荡秋千的“天鹅绒妈妈”来养,并保证幼猴每天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和真猴玩耍。
实验很成功,这样养出来的猴子成年后基本正常。
于是哈洛得出结论——锻炼和玩耍是母爱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
“只给食物和拥抱,不给孩子足够的运动和玩耍,大脑控制运动和平衡的感觉系统,以及与触摸和运动相连的情绪系统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也就是说,大脑功能会出现异常,表现为暴力、幻觉和精神分裂。"
为什么婴儿喜欢父母轻轻摇晃?
为什么宝宝喜欢被人逗?
因为运动和玩耍可以促进大脑发育。
1958年,哈洛在美国心理学协会年会上做了一次著名的演讲。演讲的题目是“母爱的本质”。
“爱情有三个变量:抚摸、锻炼和玩耍。如果你能提供这三个变量,你就能满足一个灵长类动物的所有需求。”
母爱的本质是什么?
触摸,运动,玩耍。
这次演讲不仅震惊了整个美国,也颠覆了美国社会一直倡导的喂养婴儿的方式。
06
哈洛的实验得到了很多验证。
比如二战时期的孤儿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婴儿被送到孤儿院。虽然孤儿院给了足够的食物和衣服,但大多数婴儿还是死了。
大家都觉得推断婴儿可能死于细菌或疾病感染很奇怪。
于是政府规定,照顾婴儿的修女要和孩子保持距离,婴儿床之间要放窗帘。
但情况并没有好转,婴儿仍在陆续死亡。
除了一个孤儿院,那里养育的婴儿死亡率特别低。
一个医生偷偷去调查,发现这里有个尼姑违反了规定。每天晚上值班的时候,她都会抱起一个个婴儿,温柔地抚摸、按摩。
真相由此而来——触摸、运动和玩耍才是真正的灵丹妙药。
德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做了一个残酷的实验。他把许多刚出生的婴儿从他们的父母身边带走,把他们聚集在一起,然后由护士专门喂养他们。
只给了足够的食物,却没有任何情感上的互动。结果这些婴儿都死了。
在《医院系统》一书中,斯皮茨记录了他在托儿所观察到的现象:
“那些只获得食物补给的弃婴,会因为得不到照顾者的抚摸和情感互动,变得异常安静、孤僻、抑郁。许多婴儿不到一岁就夭折了。有些婴儿虽然活了下来,但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发育,甚至不能坐、不能站、不能说话。”
担心母爱过度的心理学家沃森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实现了自己的想法:
“不要亲亲抱抱孩子。”
“不要轻易满足孩子。”
结果他的三个孩子都得了抑郁症,大儿子自杀,二女儿多次自杀。最小的儿子一直在流浪,可以靠他的救济金生活。
07
哈罗德觉得实验不够,于是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又做了一个实验——?露天实验
他把幼猴放到一个不熟悉的小房间里,房间里摆满了很多东西,比如积木、毯子、带盖的容器、折纸等等。所有这些小猴子都喜欢玩。
然后哈洛设计了三种情况:
房间里只有“法兰绒妈妈”。
房间里只有“母线”。
房间里没有妈妈。
结果是—
当房间里只有一个“钢丝妈妈”或者没有妈妈的时候,小猴子们会非常害怕和紧张,要么在角落里抱着头,要么蜷缩在毯子上,对周围的玩具视而不见。
家里有“绒布妈妈”的时候,小猴子会立刻冲过去,紧紧抱住“绒布妈妈”。
过一会儿,幼猴就会把“绒布妈妈”当成安全的来源,大胆地去摸那些玩具,轻轻地摸,然后迅速回到“绒布妈妈”的怀里,再去试着去摸那些玩具,等等,就像人类的孩子一样。
当哈洛把“法兰绒妈妈”拿走的时候,小猴子就会抱着头蜷缩在角落里,露出非常害怕的样子,再也不给玩具了。
哈洛由此得出两个结论:
●独立不是靠“孤立”和“残酷”培养出来的。
相反,得到细心呵护、温柔拥抱、及时回应的孩子,更有可能离开母亲的怀抱去独立探索,成为更独立、适应能力更强的成年人。
●孩子越是被宠爱,越是会敞开心扉,变得开朗。
越是得不到重视的孩子,越会封闭自己的内心,忽视周围的环境,性格孤僻,不合群。
08
为了继续探索母爱缺失可能带来的问题,哈洛做了另一个实验——长期缺失母亲实验。
一群小猴子出生后,哈洛不让它们与任何假妈妈接触,让它们单独呆在笼子里,只是定期给它们喂食。
▲小猴子不跑向任何妈妈。
在没有母亲的情况下生活了8个月后,哈洛把他们放在一个有“母亲法兰绒”和“母亲电线”的房间里。
当可怕的发条玩具出现时,这些小猴子会有什么反应?
结果是,他们不会跑去找任何一个妈妈,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和妈妈有过经验。
他们大多撑着,晃着,瘫倒在地,然后绝望地尖叫。
更可怕的是,这些小猴子长大后,根本无法和猴子打成一片。它们非常胆小,害怕其他猴子,也非常具有自暴自弃和攻击性。
当其他猴子欺负它们的时候,它们就开始自残,撕扯自己的头发,咬自己的胳膊和腿。
哈罗德继续做更详细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他发现:
一旦幼猴出生后与母亲分离超过90天,这种伤害是无法弥补的。即使以后和妈妈或其他伙伴相处,也永远长不成正常的猴子,因为错过了一个“关键期”。
一旦错过,门就永远关上了,感情的纽带就再也无法建立。
于是哈洛得出结论——孩子出生后六个月是建立良好母爱最重要的时期。
为什么是六个月?
因为猴子的90天对人类来说差不多是6个月。
哈洛这样总结道:
“孩子出生后,父母尤其是母亲应避免与孩子长期分离。长期分离会对孩子造成很大伤害。”
09
最后,哈洛做了一个非常残酷的实验,这个实验被称为绝望之井。
哈洛做了一个漏斗形的暗室,让猴子倒挂两年,底部有一个容器,用来取食物。
起初,小猴子会一直往悬崖上爬,但当他发现自己无法逃脱时,他孤独而绝望地安静下来。
哈洛称之为“绝望之井”。
▲绝望之井
两年后,当猴子被释放时,它们已经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喜欢远离猴子,只是坐着,完全失去猴子应有的活力,有强烈的自闭、自残、攻击倾向。
哈洛尝试了很多药物,用集体生活来治疗,但都没有太大起色。
哈洛得出结论,从这些小猴子身上,我看到了人类最糟糕的精神疾病是怎么来的。
“对灵长类动物来说,早期严重而持久的隔离会导致孩子的心理伤害和死亡。
这种影响会持续一生。"
攻击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生来就没有反应的绝望。一个反应严重迟钝的宝宝,内心会有两种强烈的情绪:
一、绝望——认为爱情不存在。
二、仇恨——试图毁灭整个世界。
我想到了马加爵。
10
哈洛的一系列实验因为非常残忍而受到很多人的批评和斥责,但是这一系列实验的贡献太大了,扭转了欧美流行的育儿方式。
因此,哈洛对恒河猴的代孕实验,后来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
母爱的本质是什么?
●触摸?——细心呵护,温柔拥抱,及时回应。
●运动?-轻微晃动,多和孩子互动。
●玩?——经常和孩子玩游戏。
很多家长总觉得孩子年纪小,不懂事,没记性。
众所周知,孩子小的时候,如果得不到足够的抚摸、锻炼和玩耍,长大后往往性格内向、不合群、抗压能力差、自我价值感低、社交能力弱,甚至会变得抑郁、自闭、自残、充满攻击性。
现在的父母都喜欢说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大多数家长不知道,真正的起跑线其实是在婴儿期。孩子真正的充实,不是给最多的钱,不是给最好的食物,而是给最多的陪伴。
11
2009年《柳叶刀》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有9000万抑郁症患者。
201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一个数据:中国每13人中就有1人精神障碍,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居世界第一。
虽然抑郁症的病因非常复杂,自杀的原因涉及很多方面,但毫无疑问,最致命的原因之一来自于“婴儿”和“婴儿期”。
弗洛伊德在《性学三论》中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三岁的小男孩在漆黑的房间里大喊:“阿姨,跟我说话!”" ? "恐怕,这里太黑了。"
阿姨说:“那样做有什么用?你看不见我。”
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光。”
反应轻。
没有回应,家里很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