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吻的起源是什么?
那么,接吻是怎么产生的呢?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本能理论
瑞士心理学博士、解剖研究所研究员沃格尔·哈莱姆(Vogel Harlem)教授认为,人类的所有生存本能都高于其他动物。哺乳动物不需要学会有反应,人类也有。比如婴儿期的吸吮行为。美国的丹·卡林斯基发现,鸟类也有填饱嘴巴的本能。早在原始人类时期,人们就不需要碗、筷子和勺子。母亲们使用嘴对嘴的方法将咀嚼过的食物喂进婴儿的嘴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配合舌头的压力和嘴的运动,这与鸟类的喂食方式非常相似。这种本能的母爱进化,就是接吻的起源。根据这种观点,接吻可以这样解释:因为人在婴儿时期就有本能的吸吮练习的遗传“密码”或“记忆”,所以接吻可谓无师自通。戴斯蒙德·迈尔斯解释了这一现象:这种方法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卫生,但作为喂养婴儿的一种本能,人类已经保持了数百万年。这种原始本能的接吻,显然就是现代人类接吻的起源。
人类遗产的姿势理论
所谓遗产,是指上一代人遗留下来的习俗。接吻的“本能理论”中涉及的吮吸方式和嘴对嘴的喂食方式,在人类繁衍过程中作为一种传承习惯一直沿用至今。西方许多研究人类行为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人类遗产的姿态”是现代人类接吻的起源。戴斯蒙德·迈尔斯认为,婴儿的吮吸动作是人类遗产中最重要的手势,接吻的欲望实际上是“回到母亲的怀抱”。
首先,母乳喂养的舒适会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持久的印象。妈妈让宝宝亲昵地吮吸乳头,让宝宝的嘴里含着一种温暖柔软的东西,从中能吸出一种甜甜的暖暖的液体,让宝宝的舌头尝到甜味,嘴唇感受到柔软的东西,从而为其生活增添了一种基本的舒适感——一种原始的亲昵行为。
在以后的成年生活中,人们会渴望恢复这种亲密关系,原来的吮吸行为会以各种变相或角度出现。并且延伸出很多口腔安慰动作,最典型的就是接吻。
事实上,对于沉浸在缠绵亲情中的恋人来说,婴儿般的行为模式并没有消失,反而退化为吮吸母亲乳房时获得的那种嘴部舒适和美妙的感觉。可见,人类亲密身体接触行为的这种“恢复”表现,说明吸吮姿势是接吻的起源。对于身临其境,体验到这种“回复”感的人来说,这个吻的起源是最容易接受的。
嫉妒理论
相传古代意大利发明了葡萄酒,但很少。除了男主人,女性禁止饮酒。违反禁令的妇女将与其丈夫一起受到严厉惩罚。所以当时的男人出门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老婆在家喝酒被杀。所以出门回来第一件事就是俯下身子,把鼻子凑到老婆嘴边闻一下,有没有偷喝的余香。久而久之,这种闻唇的行为发展成了接吻。
另一个传说是,古代男人外出打猎,本能地害怕老婆被别人抢走,一起喝酒玩乐。于是,男方一到家,就把舌头伸进女方嘴里,探测酒和其他可疑食物的味道。同理,女人为了保证清白,在丈夫进门让他闻的时候,会自动张开嘴。在欧洲和美洲的一些国家,家庭有一个仪式,丈夫和妻子在外出和回来时互相亲吻。可见这种原始习俗一直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身体分化理论
在柏拉图对话录的“饮酒篇”中,柏拉图借饮酒者之口描述了他的爱情哲学。还包括吻的起源的哲学。饮酒者之一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赞同身体分化理论,即分裂的身体之间产生爱。彼此相爱是试图重新连接分离和统一的实体。根据神话传说,在过去,人类是一种特殊的动物,有“球形”的外形,四只手和四条腿,两张脸和四只耳朵,都非常强大和聪明。有一次,奥林匹斯主神宙斯发现了这些长相粗糙的雌雄同体,害怕他们的力量越来越强,终有一天会威胁到天上诸神的安全。因此,宙斯决定将人类的身体分成两半。"每一半都渴望与另一半团聚。"他们“互相拥抱亲吻,渴望再次一起成长。”
意识理论
很多生理学家认为,嘴是生命之门,嘴唇是门扇。即使一个人又瞎又聋,鼻子又不好,只要保住了嘴,他不仅能呼吸,还能吃东西维持生计。所以用嘴唇接触别人是爱和尊重的直接表达。
也有学者认为接吻起源于施虐狂和遥远时代的食人习惯,这也可以归为“意识论”,根据这一理论,现代的接吻非常接近食人,但变得更加优雅了。但也有人考证,接吻起源于人类早期生存意识的习惯。据美国人丹·卡林斯基介绍,尼安德特人因为缺盐,经常舔朋友的脸颊,后来逐渐演变成接吻。
所有权理论
爱斯基摩人先舔自己的财物,用这个“吻”作为击退别人手的咒语。舔的原因是每个人的唾液都有独特的气味,不文明的嗅觉极其发达。所以把自己的气味搬到对方身上后,别人一闻到就会知道“名花”是谁的。文明人的嗅觉退化了。有人说是因为吃糖太多,而不文明的人吃糖不多,所以嗅觉可以和动物相比。
医学理论
未开化时代的人认为疾病,尤其是精神错乱,是因为邪灵进入了身体。所以爱斯基摩人、印度人、巴拉圭人、澳大利亚人和南非土著人今天仍然亲吻病人,试图吸出邪恶的灵魂。这一习俗后来演变成相互关心、问候和交流友谊的一种表现。
摸鼻理论
也有人认为,接吻与古代互相摩擦鼻子的习惯有关。荷兰妇产科医生怀尔德在他写于1726的《完全婚姻》一书中提到:“日本人、中国人和越南人不接吻。他们不用嘴,但他们经常用鼻子互相接触。”菲格雷尔·哈莱姆在分析爱情时说:除了以上这些,蒙古人、爱斯基摩人甚至缅甸人也有擦鼻子的习俗。所谓“嗅”,是指这种习俗与某些动物的相互嗅相一致。比如在西藏的一些部落,男女说“闻闻我”而不是“亲亲我”。因此,许多专家认为,参与接吻的有三种感觉器官:触觉、味觉和嗅觉。但是对于白人来说,触觉的作用最大。与白人相比,黄种人的嗅觉更强。因此,在东方和西方,在不同的种族、民族、国家和地区,接吻的起源可能分为两类:触觉型和嗅觉型。
其实中国人早在欧洲人喝血磨鼻子的时候就有接吻的习俗了。中国文物工作者在山东莒县龙王庙汉墓中发现的男女接吻图可以证明这一点。现在很多国家的人都认为接吻是模仿外国人的一种时尚,却不知道这是他们的祖先早就有的习俗。
可见,接吻的理论涉及到人的感觉器官、心理需求、生理反应和意识、性需求等多个方面。接吻的出现是高度进化的社会的特征,是一种表达各种内容的亲密手段和交流感情的方式,是性文明萌芽的代表,是人类性本能的丰富——接吻本身就有助于促进性激情。通常情况下,男女双方可以通过接吻来增进情感交流和融合。纽约州立大学的动物行为学家Nicoulaud Song最近提出了关于接吻的最新观点:接吻的根本目的是传递麻醉剂之类的成瘾物质,并以化学形式追求与对方的自然结合。所谓的“爱”,其实是一种迷恋化学物质的行为,尤其是迷恋对方的皮脂。这大概是关于人们对接吻热情的最新解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