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中学大事记

年内容是1940。1940年4月27日,黄竹坑龙汛寺被选为校址。同年8月5日秋季招生,9月4日开学。中学人数为118,小学附中96人。黄是的校长。1941 1941年8月,原中共东特委* * *经曾卓华、(党员)介绍,派时任五华县委委员的钟到中任教,任联合区特委。钟被聘为教务主任。1942中地下党分为教工和学生两个特殊部门,教工支部书记何建和(何琦),学生支部书记曾坤仪。同年,党组织以巧妙的方式组织学生营救郑伯琴。1943“五四纪念日”1943年,在忠诚中学生的倡议下,举行了大型纪念活动,参加人数达2000多人。同年5月21日,静园亭落成。1944年春,原校长曾守正招收第二届初中毕业生,一批党员学生(曾光荣等。)的毕业生根据组织部门的安排参加了本区的直接革命斗争活动。1945 1946 1947 1947年秋,黄先生任校长。黄先生接受了曾卓华、曾卡特、赖、吴祖寿、等地下党员的帮助,严格管理学校,大力推行扫荡运动,并在地下村落创办了学校。1948 1948年秋,欧阳仪农先生出任校长,中新中学校址由黄竹坑迁至中新镇长安(现中新粮食所所在地)。1949 1949年5月29日(农历新年)忠义解放。当年秋天,吴树斌先生被任命为校长,党和人民政府派员到学校。曾忠是党代表,黄耀清是第一任主席兼教育局长。1950上学期1950年,党和人民政府聘请钟连文为校长。1951下学期,全校开展各种抗美援朝活动。从65438年到0952年,所有老师都去韶关参加思想改造活动,那是一次学习马列主义的教育运动。1953,从苏联搬过来一套教学管理经验。1954 1954年秋,陈庆华先生任校长,同年建成中心中学礼堂。1955新建教室2间,新建教室6间。1956,教师称呼由“先生”改为“老师”。1957年“反右”斗争展开,矛盾扩大,教师变动较大。1958 1958年春,周康先生出任校长,并增设了一所高中。全校师生员工都参与到炼钢运动中来。1959 1959年秋,黄定邦先生任校长,学校兼职。1960 1960年秋,中信中学与和平东山中学合并,校址迁至黄陵。梁新喜先生是校长。1961中信中学第一届高中毕业生曾培祥等11人被全国各高校录取。1962 1962年7月,李安平在和平合并两年后被划分为县。副总裁罗鸣主持全面工作。1963,全校掀起了大规模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热潮。同年秋,高三毕业班黄丽坤等6名学生考上了大学。中中升学率在韶关地区名列前茅。1964年8月,校址迁回黄竹坑。李卓夫副总裁主持全面工作。建了一栋办公楼,一栋学生宿舍楼,一个运动场。高中生赖被北京大学录取。1965,全校开展“又红又专”学习运动。同年秋,第五届高三毕业班学生赖与黄朝农等八人一起被北京大学录取。十年文革期间(1966-1976),师生们通过学习工业、农业、军队,开垦100多亩农场,得到了考验和锻炼。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1977叶先生任校长期间恢复高考第一年。专科录取11人:重点地区1人,本科6人,市属院校4人。38人考上中专。1978恢复高考第二年,7人考上专科:1,本科2人,市属专科4人。32人考上中专。1979恢复高考第三年。考上专科的有13人:1人是重点,4人是本科,8人是市属院校。38人考上中专。1980年13人考上大专:重点生5人,本科4人,市政生4人。21人考上中专。1981邓副校长获得全国优秀体育教师称号。考上专科的有12人:重点4人,市属专科8人。22人考上中专。1982,专科录取28人,其中重点生2人,本科4人,19市政生。25人考上中专。1983叶校长被广东省委广东省教育工会授予“五讲四美”先进个人。21人考上大专:10人是重点生,5人是本科。37人考上中专。1984中信中学荣获广东省委、广东省政府联合表彰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985建成9栋教学楼。1986黄国礼等47名1986届高中毕业的学生被高校录取。黄国礼以639分的成绩获得全省理科第一名,被清华大学建筑系录取。1987年秋,图书馆竣工。1988 1988年秋叶原先生任校长,同年9月被授予“省级完全中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教学改革成绩显著”称号。2008年,曾立农等55人被全国各高校录取。1989张老师被国家教委、人事部全国教育工会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那年高考没有本科入围。1990 1990年3月,打了一口深井,从根本上解决了50年来的缺水问题。同年秋,何伟光先生出任校长。当年1人考上重点大学,其中本科2人。1991 1991年秋,中信中学以市场中学第一名的成绩,罗以756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谢焕如老师荣获河源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2月,教工楼和学生宿舍建成。当年录取重点生2人,本科4人。1992 1992年10月11日,中信中学迎来52周年校庆,这是该校建校以来的第一次校庆。当年重点生3人,本科生6人。1993谢焕如老师荣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专升本录取14人:重点生3人,本科7人,市政生4人。17人考入省属中专及以上学历。1994静园亭教学楼竣工投入使用。26人考上专科:2人是重点生,14是本科,3人是省管生,7人考上市管生。1995 1995年秋,副总裁朱主持全面工作。指导办谢焕如主任荣获“连平县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4人考上大专:重点人3人,本科5人,省部级7人,市级9人。1996 1996年秋,朱先生任校长。25人考上专科:重点生2人,本科9人,14省生。考入省属中专以上33人。1997中中荣获“连平县文明学校”荣誉。教研楼建成,第一栋三层学生宿舍建成,教师住宿条件改善,连平县教师安吉项目教师村第一个家庭教师房建成。21人考上大专:重点生2人,本科5人,省生8人。1998中中荣获“河源市文明学校”荣誉。安吉项目教师村第二教师家庭室建设完成。副校长谢焕如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郑胜成老师获“河源市先进班主任”称号。14人考上大专:1人是重点,7人是本科生,6人是省专科生。1999中中荣获“河源市文明学校”荣誉。大型建筑食堂礼堂大楼竣工。61人考上大专:1人是重点,9人是本科,35人是省专科生,16人是市专科生。2000年,中团委荣获“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校园内24栋教师宿舍竣工,包括现代化阶梯会议室在内的图书馆竣工。郑生成主任荣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教学新秀)”称号。41人考上专科:1人是重点生,13人是本科,41人是省级以上。2001年,中中荣获“河源市文明学校”荣誉。290人考上专科:1重点生,26个本科,110省生,290个市生。2002年秋,谢德新先生出任校长。中信中学尤溪分教学点正式挂牌。274人考上大专;本科11,市属专科以上274人。2003年,中中被授予“河源市一流学校”称号,被中国人才研究会21世纪人才教育工作委员会确立为“科研兴教示范基地”,被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确立为“教育部十五重点项目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首座配备计算机教学平台的教学楼落成,校园网全面开通,并举行庆祝活动。教师楼前屋后园林绿化施工验收。赖老师荣获“河源市优秀教师”称号。334人考上大专:本科27人,省级以上334人。2004年,中中荣获“河源绿化学校”称号,被东北师范大学选为“东北师范大学信息教育实验学校”。获得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学院颁发的“2004年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精品课程竞赛优秀组织奖”。为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对静园亭进行了改造和绿化,建成了五层学生宿舍。472人考上大专:重点生5人,本科生65人,大专以上472人。2005年,中中荣获“广东省绿色学校”称号和由河源市教育局教研室和《河源教研》编辑部联合授予的“河源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论文评选优秀组织奖”。第二个计算机教学平台的现代化教学楼建成。564人考上专科:重点生15,本科85人,省专科以上564人。2013年,学校新建了高考英语口语实训室、400米标准化塑胶操场、四个塑胶篮球场、空气能热水供应系统供学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