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倾向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春期。他们热情,活泼,好奇,好奇。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并不满足于在课堂上看书,而是渴望拓宽视野,从更广泛的渠道扩展知识面,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课外阅读是最好的方式,是课内阅读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起到强化和促进课内阅读的作用。然而,目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不乐观,存在许多不足或误区,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课外阅读的分析
1,没有养成经常看书的习惯。
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紧凑。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在学校和家长的压力下,他们整天围着课本或教具转,整天钻在各种作业、习题或试卷中。事实上,他们课后花很少时间阅读。一项调查显示,每天能看1小时课外书的不到15%,能看半小时的不到30%。他们周日和节假日的课外阅读,其实只是课内阅读的一个变种,受外界因素干扰很大,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课业负担重,自我控制的时间少,在特殊的年龄,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有目的地深入阅读,钻研其中的一些问题。大多数学生只满足于书中的情节或兴趣,只想对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这些都不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有规律、持续的阅读过程,才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养成规律的阅读习惯,才会有均衡的阅读收获。
2.课外阅读倾向偏差
现在的中学生喜欢看什么书?如果排除其他因素,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那么我们会发现,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丰富多样的。他们大多喜欢科幻、散文、漫画、童话类的书籍。但是有些同学只关注武侠和言情小说。现在的言情武侠小说已经不是港台式的了,而是大陆产品铺天盖地,尤其是还有另外一种形式的网络言情小说,让周围的人都为之着迷。最近,图书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其他的书或“口袋书”,它们的内容庸俗无聊,甚至充满色情和暴力。很多学生也沉迷于快速阅读,认为这是潮流和时尚,把书留在学校图书馆不借,跑到外面去租。而很多国内外的名著,就像《昨日黄花》一样,已经不怎么受欢迎了。对于中学生来说,这些名著似乎很难,太难了,也不太懂。更多的学生只是把读名著当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受社会习俗和大众传媒的影响,许多学生的阅读兴趣倾向出现了偏差。
3.没有学习计划。
课外书浩如烟海,鱼龙混杂,并不是每一本书对中学生都有价值。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往往只根据个人兴趣阅读,或心血来潮,或随波逐流。他们有什么书就看什么书,一本一本地读,泛泛而读,不注意自己的选择。这是无计划的阅读。很多中学生对阅读没有计划,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使阅读缺乏系统性,效率低下。结果他们只是吸收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鉴于中学生的求知欲,如果有一个科学完整的计划去读一批优质的书,一定会受益匪浅。为此教育部颁布了最新的教学大纲,首次明确指定了中学生课后必读的30种文学名著和古诗背诵文章,并具体规定了初高中学生的阅读总量。这种推荐是有计划的阅读,但是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才能很好的实施。
4.没有做好读书笔记。
大量的中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用笔写作文的时候,不要引丑;和别人争论引经据典的时候,搜肠刮肚,极其尴尬。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我没有做好读书笔记。他们读书的时候,不用脑不用手,也懒得写读书笔记。他们只是读了一下,然后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勤写字。写读书笔记往往有助于积累知识,储存阅读材料,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促进思维创新。中学生要养成“不用笔墨读书”的习惯。阅读时,要摘抄书中的格言、成语、典故、美言,或者把自己的经历和看法写成心得体会或书评。现在78%的中学生做不到这一点,也没有掌握这种正确的阅读方法,只是停留在一目了然。
二、对策建议
1,落实减负育人工作。
去年减负呼声最高,但实际效果如何?从《中国教育》杂志等单位主办的以“平凡的一天”为主题的学生征文大赛中可以看出,80%的学生都在挣扎,因为一个平凡的一天,就是作业太多的一天。这反映出减负的落实不是很理想,一定程度上是人们出于善意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我们知道减负的目的是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创作。如果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做好课外阅读,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学校作为减负的责任主体,有必要采取措施督促各科老师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每天布置的作业量,减少各种补习班,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阅读。
2.发挥教师的阅读指导作用。
教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对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目前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有些老师认为课外阅读是语文科目,与其他科目无关。其实只有形成学科间交流的阅读才是真正的课外阅读。有的老师干脆对学生说,看那些课外书没用。有的老师看到学生有课外书就没收,有的老师明令禁止阅读。这些明显的错误做法和过时的观念,在很多教师中仍然存在,必须纠正。其次,各科教师应与图书馆教师密切合作,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选择书籍,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积极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如举办报告会、讲座、故事会、组织阅读兴趣小组等活动,开设阅读鉴赏课、图书馆知识课、文献检索课等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有步骤、有计划的指导下,读好书、学好书。
3.优化校园阅读氛围。
学校是中学生接受教育的最重要场所,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大部分是在学校形成的。校风和学风是学校的理性精华和情感升华,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对中学生的阅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学习氛围不好的学校,学生都是摇头,面面相觑。即使是有天赋的学生也会染上坏习惯,弃书而去。在一个学习氛围好的学校,学习氛围会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学生努力学习,即使不努力的学生也会更加努力。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应、熏陶、融化、启迪。此外,我们还应该重视校园环境中潜在的教育功能。干净漂亮的校园给人以美感,令人赏心悦目,是学生们精心寻找的情感动力场。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可以以清晰敏捷的头脑充分调动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中。图书馆作为学术殿堂,以其优雅、幽静、浓郁的人文气息,成为学生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面的最佳场所。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学生自然对阅读有了更浓厚的兴趣。
4.营造家庭阅读环境
家庭是中学生生活和接受教育的最初场所,家庭阅读环境对中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最为深刻。家庭阅读环境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对阅读的态度等。现在社会呈现的是,很多有经济条件的家庭不善于利用自己的物质基础,以至于孩子经常沉迷于电子游戏而荒废了学业。受过教育的家长可以给孩子阅读指导,有良好的阅读环境。重点是太多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寄予了太多的功利,给了孩子太多的负荷。很多家长只允许孩子看和班级有关的书,把孩子的阅读范围限制的要死,让孩子觉得读书没意思,一点自由都没有。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对中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动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家长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在引导下发展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感受到读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扩大知识面,获得知识。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作为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不仅需要学校和家庭的重视和关心,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中学生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能,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保证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