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汉寿有哪些名人?

屈原(约340-约278),字平,常德汉寿县人。他的祖先屈先被封为“吴王都督”,封地在汉寿县,这一点最近被原“吴王都督”童歌的发现所证实。《橘颂》是屈原的早期作品,创作于沅水流域,尤其是盛产橘子的汉寿。屈原是中国最早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创了“楚辞”的新文体,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三国时孙吴的太守恒力,品德高尚,为官清廉,没有什么财产。他担心儿子死后的生计,但他没有利用职务和权力谋利,为儿子谋取官位。而是在老家(现常德汉寿县新兴乡桔林村)背了几千个橘子,留下儿子种地。临死前,他对儿子说:父亲没有家产,但在他的家乡儋州有成千上万的木奴(橘树)。只要你精心培育,每年可以得到上千条彩绸,足够你用了。儿子牢记父亲的嘱托,随家人回到家乡,精心栽培橘子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他的清廉文化为湖湘文化增添了新的一笔,名声载入史册。清代诗人张在一首诗中说:“种橘子不是为了自保,而是为了子孙。木奴千树霜降,夺威州香满村。”当地士绅周于(1174-189)春申年间在梅溪(今常德汉寿县冯家铺乡)修建图书馆。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第五孙周麟进士,图书馆声名大噪。武陵郡守袁慎如亲临图书馆,拨官库扩建重修,并亲笔题写《金龙书屋碑》和《金龙书屋记》,使图书馆延续数百年,直至清代仍有遗业,创造了传承发展湖湘文化的历史辉煌。宋朝,杨幺(1128-1135)于四年(1130)反叛钟祥。钟祥牺牲后,杨继举高举义旗,继续推行“尊严平等、财富平等”的政治纲领,采取“耕田打水”、“兵农结合”的政策,在义区免除钱粮赋税,发展生产,使境内人民幸福,物产丰富,犹如一个“田蚕繁盛,生理丰富”的理想农耕文化的乐园,深受人民拥护和影响。虽败于绍兴五年(1135),但其“耕田水”、“兵农结合”的军事文化和农耕文化为湖湘文化增添了光彩。丁肇东,宋宪春陈武(1268)之学者,朝廷史官,枢密院编修。理学大师丁肇东在石潭坪(今常德汉寿县岩嘴乡)创办* * *四室,捐地1200亩供给学员费用,亲自授课。远近学子慕名而来,名声震动朝廷。元世祖初年,朝廷将“鸳鸯书院”授予其所办的石潭精舍,培养了大批湖南学子。时任县令的哈桑很欣赏丁的行为,亲自主持在鸳鸯书院种了一万棵松树,弘扬他的德行。丁肇东的遗作有《梅花诗》100余种,《周易象数》16卷,《大衍索引》3卷。他博采众长,为湖湘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唐代诗人罗吟咏《鸳鸯书院》诗道:“小时候在石潭精舍龙岗东看到一块残碑。不经意间就变成了废地址,我会忍着教你花钱买。谁来把这座山楔长,填平土地办一座半平方的宫殿?你读书久了以后,禁止向丁公进贡。”明初,从元朝继承下来的官府和田赋极重,县城西南地势险峻,易旱。东北低洼地区连年被淹,多处堤防荒废,总量达37000石(担)。百姓负担如牛,郡县长还在加紧勒索百姓纳税。他们有的被关进了监狱,有的逃到了外地,老弱病残饿死了。当时的隆阳经典清文圣为此痛心疾首,甘愿冲锋陷阵,去状告明太祖朱元璋,又不忍坐视百姓受困,于是决定进京为圣,又因地位卑微,被拒于金殿之外。在各种无奈的情况下,他决定为人民献出自己的生命。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五月初一,清文圣将皇位藏于发髻中,上吊于朝廷。明太祖为清文圣的爱民之心感到可惜,下令将隆阳的赋税减少三分之二,由37000石降为13000石,永久不变。他的言行充分显示了湖湘人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高尚品格和自我奉献精神。他的一生正如明代学者、诗人朱廷生的诗:“不为家,为民,誓感吾君死。寸诚意真铺天盖地,散为龙阳百里春。”李在清朝嘉庆年间(1776-1838)被选入国子监。在河南漕运仓储道任职并兼任历史督察的李,勤政爱民,乐善好施。嘉庆三年(1798),遵照父亲遗愿,捐银一万余两,在县城东门外建立龙池书院,总建筑面积三千余平方米,居常德诸县之首。书院开办时,捐了600亩地作为书院师生的常年开支。湖广总督、嘉庆皇帝、湖南吴省请求建造工场,并赐“乐善好施”牌匾,尊李为中国讨论博士,追授其父为中国宪法博士。从嘉庆到光绪的100年间,龙池书院为龙阳培养了三位学者和大批湖南学子。光绪三十三年(1907)科举废止后,龙池书院更名为龙阳官立高级中学。65438年至0944年,汉寿县中学迁入龙池书院,建国后更名为汉寿一中。200多年来,这里一直是汉寿人才和湖湘学子的培养基地和摇篮。易顺丁,清光绪年间(1858-1920),人才济济,爱国爱民。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参军,在两广做了一个平台,反对李鸿章割让辽东和台湾省。他两次上书朝廷,要求和战,毅然赴台抗日,未被采纳。他在《台湾之恋》诗中写道:“宝刀未斩其头,我耻其为舟。泛海零点文鼎郭鑫,渡海鲁兵吴佳侯祥。偶尔因为打老虎,和老虎一起飞,曾经很怀念风筝。如果马歌能回到家乡,应该会被召唤到日本。史诗体现了他要像文天祥、诸葛亮、李广等爱国英雄一样,甘愿牺牲,投身沙场的决心。他真不愧是湖湘人的骄傲,湖湘文化的骄傲。易,号龙阳才子(1898-1972),易舜鼎之子。他从小就有天赋。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他获得了早稻田大学硕士学位。曾与郭沫若、程、郁达夫等组织发表作品,猛烈抨击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制度,宣传抗日,撰写大量歌颂前方战士抗日的文章,作品达60余篇。由他家族几代人组成的彝族作家群,不仅为湖湘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