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家富的人物轶事

热爱爬山的数学家部长

建国以来,有过几百个部长,但当时有理工科博士学位的不多,蒋家福部长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选择爬山最多的大臣,恐怕老蒋能做到最好。三山五岳就更不用说了,中国的名山他几乎都爬过。在海淀区文化大学城附近,我们敲开了姜老家的门。慈眉善目,不改口音,平易近人,这就是老蒋。令人惊讶的是,他还记得高考数学题的解法,不愧是从数学家到平民高官。1938 10,广西荔浦县一个贫困家庭又产下一名男婴。大概是父母期望他能给他们家带来幸福的生活,所以给他取名“家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不会想到,这个山沟里的孩子,最终会走出大山,成为* * *国的大臣。

蒋家富的家乡虽然穷,但一直把孩子的读书和教育当作头等大事,不遗余力地投入。在他们眼里,走出大山,只有读书。蒋家富从小成绩优异,在亲戚朋友的支持下,从小学到中学都表现出非凡的学习天赋。

1957,参加高考。高考地点离家40公里,坐车4块钱。四块钱,在今天看来,不值一提。不过,那时候是一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蒋家富,19岁,根本没考虑坐公交。他提前一天走40公里到地区高考中心,休息一晚再走进考场。当时全国总* * *只招了10.8万大学生。

。高考前他对填报志愿不太了解。后来他的数学老师建议他先报考南开大学数学系。他数学成绩很好,高考100分试卷考了95分。8月的一天,县里给乡公所打电话,蒋家富考上了南开大学!村里人都很高兴,因为他爸爸只上了半年私塾,他妈妈一个字都不认识。

当时他只去过最远的桂林,不知道怎么去天津,也不知道要走多长时间。

收拾行囊,离开父母,相约朝日,出发去远方。

经过四天的颠簸,他来到了传说中的南开大学,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大学五年,毕业前蒋家富只在春节回过一次家。不是不想回家,而是没钱回家。当时助学金除了伙食费,每月还有三元生活费。为了买一些参考书和生活用品,他不得不利用假期勤工俭学。他回忆说,他愿意做其他人又脏又累的工作,比如倒垃圾、雕刻印刷钢板和在农场工作...他记得1958寒假的时候,他和几个家境不好的同学一起去帮忙倒垃圾填坑。除夕夜,他打算休息,工头要赶工期,协商说还是1块2毛一天,只算半天。攒够了钱,蒋家富终于在毕业前的寒假回家,见到了分离多年的父母、兄弟和家乡。毕业后,蒋家富决心继续深造,报考研究生。从65438到0962,国内只招收了800名研究生。考入并师从我国著名数学家颜之达院士。作为学生,他的学习生涯可谓一帆风顺。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努力的基础上的,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他在昏暗的灯光下伏案学习流下了多少汗水。苦难与机遇

没有苦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他说。我读研期间,阶级斗争如火如荼。1962寒假回家,看到了家乡的一些情况。回到学校后,我和一些同学谈了对人民公社和钢铁冶炼的一些看法。1965毕业前夕,这些话被一个同学搬出来了,被批判为反对“三面红旗”。这样蒋家富就被贴上了“严重丧失阶级立场”的标签。在阶级斗争的时代,戴上这样的帽子无疑意味着政治生命乃至职业前景的终结。就这样,蒋家富被“送”到石家庄郊区的第十中学当老师,被派到农村“四清队”工作。1968开头的“复课后闹革命”校办工厂需要电和气焊。因为危险,没有人想去。他被派到石家庄发电厂学习电焊和气焊。他做他喜欢的,钻他喜欢的。他借了一本苏联中学课本《金属的焊接、切割和钎焊》,白天跟着师傅学操作,晚上看书,40天就离校了。有了师傅给的工具,他回学校办起了电气焊车间,自己设计了粉铁炉。他还在《铸工》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关于粉铁炉的几点笔记》。因为工作出色,受到好评,什么都没做。

身体疲劳不是疼痛的来源。真正让蒋家富心痛的是,他所背负的政治“罪名”不仅让他前途黯淡,甚至连累了他的家人和孩子。

没有人知道他的内心有多痛苦!坚持,他永远抱着希望。机会永远向坚持的人敞开。

1972年,大专教育复兴,拥有研究生学历的蒋家福被调回老家广西民族学院。从那时起,他成了一名大学教师,教授他的专业——数学。从老师到讲师,再到系里的副主任、副教授,一步一步,他走得很稳。在此期间,发表了几篇有分量的论文。其中一篇论文的主要结果是Satake图的等距对应同构于自同构群和拟自同构群的商群。这个结果叫做蒋家富定理。他的论文被日本大阪大学的村上信行教授拿走了,他被邀请到大阪大学做客座研究员。1984,还获得了大学博士学位。几千年来,中国有很多优秀的知识分子进入政治舞台做官。1983年6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蒋家富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因为他是壮族人,年轻,政治条件好,又是副教授。同年,任广西民族大学校长。1984年,蒋家富从日本回国后,当选为广西科协主席,后升任教授。1986调任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93-10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2003年6月至2008年3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2002年至2011任中国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会长。我从政多年,从官员到部长级。他从未失去作为科学家的本色,淡泊名利,工作兢兢业业,看问题深刻,思维敏捷,始终与群众相处,平易近人。

中国各民族杂居,小聚居。为了做好少数民族工作,他经常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调查了解民情,就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向中央提出许多建议。云南怒江位于祖国西南边陲,毗邻缅甸,独龙族同胞生活在这里,守卫着祖国西南边陲。下雪封闭了半年,进不去出不去。从大陆通往这一带的河边只有一条小路,一边是万丈深渊,一边是悬崖峭壁。环境很险恶。当时,关于修建公山至独龙乡的公路有许多争论,一些人认为这是得不偿失的。2007年,蒋家富冒着生命危险调研独龙族乡,并在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关于怒江和独龙族乡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当时,他是第四个去过独龙乡的部级干部。

他出任中国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会长后,继续关注少数民族发展,特别是少数民族教育。他与台湾省的少数民族有着密切的联系。自2002年以来,他为海峡两岸的少数民族举办了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和“中秋节”,增进了两岸同胞的友谊。他平时不喜欢唱歌跳舞。他不是不能。蒋家福曾是南开大学艺术团民乐队成员,唱歌跳舞也可以学。而打牌,他就是喜欢和战友“跑得快”打扑克,谁输了就做俯卧撑。无欲无求,蒋家富在官场还像个大学教授。蒋家富有一个爱好——登山。“国内有一些著名的地方,基本上都登过。”一提到爬山,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因为在民委工作,经常深入民族地区调研,工作之余喜欢爬山。有三山五岳,从东到西,从北到南。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的名山大川。回忆自己爬过的山,他说最难爬的有三个地方:海南五指山,因为当时没有路;陕西秦岭太白山,海拔3600米左右;贵州铜仁的范静有8888级台阶。

就在接受本刊采访的前两天,73岁的他刚刚从泰山归来。当他这次爬泰山时,他遇到了几群年轻人。到了山脚下,年轻人看到白发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走上来,关切地问:“老人真的要自己爬吗?”老蒋笑着点点头。老蒋的攀登有自己的节奏和方法。拿个拐杖,戴上护膝,先慢慢热身,然后逐渐加速,到一定速度后继续走,中间不休息,只是喝水。就这样,在半山腰,老蒋追上了几组年轻人。他们正在休息,看起来筋疲力尽。当他们看到老蒋轻快地走着时,他们感到震惊。“老头很棒。”你为什么喜欢爬山?老蒋说他在山里长大,对大山有感情。此外,爬山可以锻炼人的毅力。“登山最重要的是坚持。”坚持是老蒋人生的真谛之一,顺境中需要坚持,逆境中更需要坚持。

最美的山在哪里?老蒋说,甘孜的海螺沟,一路向上,所有不同的风景,原始森林,冰川,雪山,不同的生态系统都完美地展示在同一个地方,令人震撼。“一旦爬到山顶偷看,你就会看到,其他的山在天空下都显得矮小..”老蒋脱口说出了这样一首诗。或许,登上山顶,看着风云变幻,过着英雄般的生活,才是老蒋心中最美的风景。

——摘自《中国名人》六月刊2011。

2012九月18,从泰山天门爬南天门,花了三个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