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
丁晓兵在20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失去了右臂。当英雄被鲜花和赞美包围时,南京航空学院的一位大学生给他写了一封信,这封信让丁晓兵深感意外:要成为英雄,你只通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能成为英雄。我现在不佩服你了。如果10或20年后仍有来自你的事迹,那么你当之无愧的英雄。二十年后,丁晓兵永远不会忘记这封信。从连队指导员、军官、营教导员、团政治部主任到团政委,丁晓兵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他带领的集体获得了248枚奖牌、证书、36座奖杯。
获奖词
我们为这个用左手敬礼的人感到骄傲。战时敢于献出生命,和平时忘我,逆境中奋斗,顺境中保持清醒。战场上的军人敢说无怨无悔,保家卫国可以说是有骨气有心结。他就像一只号角,让理想和激动在战士心中播撒。
简历:感动中国2006-丁晓兵独臂英雄。
丁晓兵,入伍20多年,是武警8722部队政委。
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丁晓兵作为侦察大队的“第一捕快”,在从敌后返回的途中,为掩护战友和俘虏,抢过敌人扔来的一枚手榴弹,手榴弹突然爆炸,只留下右臂一点皮肉。为了将任务完成到底,他以惊人的毅力用匕首砍断残臂,背着俘虏,冒着枪林弹雨翻山越岭4个多小时,才摸到接收队。这时,他倒在了地上,战友们以为他牺牲了,含泪为他弥补,紧紧抱住他,让他走了。路过的一线医疗队被这一幕深深打动,腿部动脉血管被切开,强行注入2600CC血浆。死神刚刚和独臂英雄擦肩而过。
2003年,部队在淮河流域抗洪抢险。丁晓兵不能用一只手挖地,所以他背着袋子和泥土。如果不能打桩,就潜到水里建围堰。其身如令,势如锋。18天,在防汛一线展现个性。20多年来,他把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对军队的责任,倾注到军旅生涯的每一个细节、军旅生活的每一个举动。284枚奖章证书见证了他用残缺的身体为党和人民做出贡献的不平凡历程。
2.王百姓:拆除了65,438+05,000多枚炸弹。
把公安工作称为和平时期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并不为过。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自1995以来,每年有400多名公安民警因公殉职。前年因公殉职414人,受伤4134人。“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是近年来全国公安民警的真实写照。几乎每次出差,妻子都会在王百姓的行李里放两个苹果,期待丈夫平安归来。自1985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以来,王百姓一直战斗在排爆工作的第一线。他曾奉命拆除各类炸弹15000余枚,处理过无数爆炸现场。他是公安系统唯一一个没有致残、没有犯过拆弹错误的全国劳模。王百姓有着普通人的情感——思念家人,害怕死亡,但他仍然一次又一次地跨越生死线。“因为我是警察,又是从事这个工作的,我不去谁去?”
获奖词
10年有1.5万多枚炸弹,专门处理危险。谁能不害怕?普通人只要遇到一次炸弹,就已经是惊心动魄了。他和我们一样,有家庭,有妻子,有孩子,但是头上有徽章,上面有国徽,所以他肩负着家人的担忧,战友的期望。
简历:2006年感动中国-王百姓全国著名爆炸物处理专家。
王百姓,河南省公安厅治安总队调研员,三级警督。
王百姓,男,55岁,中共党员,是我国著名的爆炸物处理专家。现任河南省公安厅治安总队调研员,三级警监。曾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从1969入伍到1985调入河南省公安厅,他在爆破、防爆、爆破这个令人敬畏的岗位上工作了37年。
华以伟:“值得托付一生的人”
著名医学专家华一伟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一生的人”。他做过数千次手术,挽救了许多病人的生命,没有一次医疗事故或失误。从医56年,华一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患者。他的妻子张,是他的同学兼同事。她和他在一起几十年了。说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他尽到了医生的职责,只是更认真。”有网友不这么看:医生的父母。华医生,你用你的生命向世人说明了什么是“医生”。要是我们生活中所有的医生都像他一样就好了!
获奖词
不拿一分钱,不犯错误,这种极端的状态是无法达到的,除非有神圣的信仰。他是高超医术和高尚人格的完美结合。他尽力不辜负生命的托付。
简历:感动中国2006——华以伟:人民的好军医。
著名医学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华以伟,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擅长普通外科:胃肠、乳腺、甲状腺疾病的外科诊断和治疗。
华以伟同志从医56年,始终忠实践行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自觉遵守人民军医行为准则,以精湛的医术救治了众多患者,以高尚的医德温暖了亿万人民的心,谱写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篇章,为医生这一神圣职业树起了道德丰碑,为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增光添彩。他不愧是* * *党员的优秀典型,不愧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胡主席充分肯定了华以伟同志为医疗卫生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精辟概括了华以伟同志先进思想的本质内涵和时代价值,要求全军卫生战线深入开展向华以伟同志学习活动。
霍英东:聚财有道,散财也有道。
霍英东给人的印象,一是身兼政、商、体坛多职;第二,他是一个慷慨而富有的人。从小吃了不少苦的霍英东,聚财有道,但也热心公益,分配财富有方。多年来,他对社会的捐款接近200亿元,仅在家乡番禺的捐款就超过40亿元。据悉,他是向家乡捐款最多的港澳首富。说起父亲生前的善举,儿子霍震霆回忆说:“他曾经说过,人的一生一定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有钱就是给他一个机会,让他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获奖词
生于忧患,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在快乐中死去,用真诚赢得死后的名声。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如果他达到速度,他将帮助世界。
简历:感动中国2006-霍英东慈善家。
霍英东,男,汉族,1923年5月出生,祖籍广东番禺。1953,创办火星液堂房地产有限公司、有容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霍英东先生一生都是爱国的香港慈善家。几十年来,霍英东为慈善事业捐款超过6543.8+05亿港元,在推动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山区扶贫、干部培训等方面贡献良多。
霍英东一直致力于推动教育事业。在过去几年中,巨额捐款包括对香港科技大学的两次捐款。2003年,他先捐了3000万,两年后,又向科大讯飞捐赠了价值8亿元的巨额捐款,支持学校未来的发展。这笔捐款创下了该大学十多年来接受捐款的纪录。
除了支持本地教育,霍英东对内地教育也不遗余力,尤其是在家乡南沙番禺。过去在南沙捐资建中学,支持香港大学北上南沙,与内地专家合作研发,包括“南沙信息科技园”等项目。
霍英东捐建了无数道路、桥梁和基础设施,如英东体育馆、游泳池、医院等社会设施,并捐资修建洛溪大桥和大石大桥,拨款抵押南沙大道。20年来,仅我的家乡就投资建设了40多亿元。
以霍英东名字命名的霍英东基金会于1977正式成立。该基金会一直在以捐赠和非营利投资的形式规划数百个项目。有一次,有媒体记者问霍老一,他给大陆捐了多少钱?他答不上来,只是谦虚地说:“我的捐款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作用很小。不能说是贡献。只是我的心!”
季羡林:不要在最艰难的时候丧失良知。
96岁的季羡林先生在北京大学任教多年。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学教学、印度学、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研究和翻译了德、英等国的梵文著作和许多经典著作。其作品已编入《季羡林文集》24卷。现在,即使在病房里,他依然坚持每天读书写字。季羡林先生不仅因为他的知识,而且因为他的品格而受人钦佩。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丧失良知。“文革”期间,他秘密翻译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完成了《牛棚杂记》一书,里面凝聚了很多人类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他生活的写照,也是中国近百年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获奖词
智者快乐,仁者长寿,老年人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现在的白发先生,他在寒窗待了十年,牛棚里充满了五味杂陈的回忆。心有良知,写道德文章。一匹不起眼的布,字有实质,行有格调,穷而不起眼,不辱使命。
简历:感动中国2006-东方主义大师季羡林
季羡林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曾就读于济南三河街小学、济南一中、山东大学。1930考入清华大学西方文学系。1935年被清华大学与德国交流研究生录取,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托哈里文。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季先生回国。同年秋,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办东方语言学系,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当选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65438-0978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南亚研究所所长。65438-0984任北京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作品已编入《季羡林文集》,共24卷。
季羡林创立了东方语言系,开辟了中国东方研究的学术园地。他是国内外著名的东方学大师。嵇老不仅向中西学习,而且在品德上融合了中外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仁慈与宽容,强烈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坚定的气节与情操;西方人文知识分子的自由独立精神,尊重个性和人格平等的理念,开放创新的意识;这些优秀的传统,都在吉老身上凝聚和融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