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实验安全的理解

一、实验室消防安全

1.实验室必须存放一定数量的消防设备。消防设备必须放置在易于取用的明显位置,并由指定人员管理。所有人员应爱护消防设备,并按要求定期检查和更换。

2.所有易燃易爆物品(如氢气、氮气、氧气等。)存放在实验室必须与火源和电源保持一定距离,不得随意堆放。使用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实验室严禁烟火。

3.不乱接电线,不超负荷用电,实验室内不裸露电线端头,不使用金属线代替保险丝;电源开关箱内不得堆放物品。

4.电气设备、线路、插头和插座应定期检查并保持良好状态。如果发现火花、短路、发热、绝缘损坏和老化,必须通知电工进行修理。电暖器、电烤箱等设备应由人断电。

5.使用电烙铁时,应放在不燃隔热的支架上,周围不得堆放易燃物。使用后立即拔下电源插头。

6.可燃气体钢瓶和助燃气体钢瓶不得混用,各类钢瓶不得靠近热源和明火。采取防晒措施,禁止碰撞和敲击,保持漆痕完整,使用专用瓶。使用的可燃气体钢瓶一般应放在室外阴凉通风处,用管道送入室内。氢、氧、乙炔不应混放在一处,并与使用过的火源保持10m以上的距离。所有气瓶必须用固定装置固定,以防倾倒。

7.未经批准和备案,实验室不得使用大功率电气设备,以免超过用电负荷。

8.建筑楼道内禁止堆放物品,确保消防畅通。

二、实验室化学安全

1.各级实验室使用的化学药品必须由药品管理员统一购买,任何实验室和个人不得私自购买。购买剧毒和易制毒药品需公安部门许可。

2.化学品应分类储存,相互作用的药物不应混合和隔离储存。所有药品必须有明确的标签,储藏室和柜子必须保持干净整洁。具有特殊性质的药品必须根据其特性进行储存。不明物和过期药品要及时清理销毁。有毒药品不得存放在实验室。

3.危险化学品容器应该有清楚的标记或标签。遇火、遇湿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存放在露天、潮湿、漏雨和低洼易积水的地方;在阳光下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应储存在阴凉通风处。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应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

4.有毒物品必须存放在专用的药品保险柜内,库房必须符合相关安全要求,必须“双锁”妥善保管。有毒物品的领用必须经技术负责人批准,根据使用情况领取最少数量,做到“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同时做好使用登记和消耗记录,严格按照管理规定妥善保管“双人双锁”。

5.从事危险化学品实验的人员应当接受相应的安全技术培训,熟悉所用药品的性质,掌握相应药品的操作方法。特别是严禁使用易燃、易爆、剧毒、致病、应激等危险化学品进行实验,必须有相关的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的相应规定执行。

6.各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不得随意丢弃,不得随意排入地面、地下管道和任何水源,防止污染环境。应采取适当措施对实验废液和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确实不能治疗的实验室,不得擅自出院或治疗。实验室应使用专用容器分类存放,防止泄漏和丢失造成二次污染。

7.实验室收集的各种废液、废物将运送至实验室设备管理办公室下设的废物回收库,由实装室设备管理办公室联系环保局指定并认可的具有处理资质的部门统一处置。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

1.实验室生物安全涉及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国家高度重视生物安全的管理。各相关实验室也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有效监控和预防实验室生物污染,定期开展检查和自检,及时报告和处理安全隐患。

2.实验室应当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员工只有通过考试才能上岗。未经学习和培训的,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3.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对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学生进行生物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

4.未经农业部或市农业局批准,不得擅自采集、运输、接收和保存重大动物疫病病料,不得擅自转移或赠送已初步确定为重大动物疫病或已确诊为重大动物疫病的病料,不得擅自将病料样品寄送国外或携带出境。

5.生物实验室废物(包括动物残留物等。)应收集在专用容器中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和后处理。生物实验中被EB致癌物污染的一次性手套和物品应统一收集处理,不得丢弃在普通垃圾桶内。

6.实验室应当建立病原微生物实验档案,记录实验室内病原微生物的使用和安全监管情况。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的实验档案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0年。实验室建立并保存的实验档案应当如实记录与病原微生物安全相关的实验活动和设施设备的工作情况,以及实验活动产生的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理、集中处置和检验情况。

7.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操作的场所和设备必须与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等级相适应,防止病原微生物泄漏。从事生物实验的实验室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8.在开始相关工作之前,我们应对病原微生物和相关操作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国家对各种微生物操作的风险分级和防护要求以及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全面细致的标准操作规程和程序文件,对关键危险步骤设计可行的防护措施并知晓这些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