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论语十二章小结
1.对于知识来说,“学”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学”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就必须把“学”和“学”统一起来。
2.儒家非常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这句话就是修身的基本方法——自省。
3.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中有合理的因素。他看到,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不能搞突然袭击。学习和锻炼需要很长时间,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4.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广泛地阅读经典,反复思考其含义,定期复习所听过的知识,从而获得经验和领悟;并努力吸收新知识;这样可以拓展人类的知识领域,闭关也可以赋予先贤的智慧时代的意义。
5.这句话是孔子提倡的一种读书学习方法。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实用有用的知识,否则收效甚微。下面谈谈学习和思维的辩证关系。学而不思,比如学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正确不正确,不思考,接受不正确的知识。
这是欺骗,所以叫无用。正确的知识,如科学,必须循序渐进地学习。不学而思,不按科学知识思考,容易陷入误区。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避免思考陷入误区。
6.这句话的中心思想是孔子的学生中最优秀、最懂事、最开明的是颜回,所以叫“复圣”。颜回是个不争,不贪,不求,自私,利己,说谎的人。
7.这一个是关于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问的三个境界:知、善、乐。学习知识对培养学习兴趣很重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知识感兴趣,就会化被动为主动,把学习当成乐趣,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8.说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君子,不会总是为了自己的衣食住行东奔西跑。你在贫穷和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可以快乐,没有道德的获得财富是不好的。
9.孔子的那句“三人行,必有我师”,得到了后世知识分子的高度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很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既要以好为师,也要以坏为师,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他的话有利于指导我们与人交往,培养修养,增长见识。
10,“逝者如斯夫,昼夜不离”的传统解释优于朱的《四书集注·句读》。站在理学的立场上,朱把这句话的意思概括为四个字:“不断学习”,也就是说,要不断学习。这个解释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态度还是有很好的启发意义的。
11.这是孔子说的。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应该有坚定的志向。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
12,这是夏紫提出的仁爱的几个要求。知识丰富,提问深入思考。不能有过多的功利干扰自己的志向,要淡泊名利。只有冷静的看待这些,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13,孔子认为推己及人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思想道德修养,强调的是“修身”。
14,孔子重视诗经的教育功能。在《论语》中,孔子不仅多次引用《诗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且强调《诗经》在处理人的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教海弟子学习《诗经》。在这里,孔子再次向弟子们提出了学诗的意义。
15,孔子阐述了对“仁”的内涵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仁”的关键是克己,具体来说,“见、听、说、动”要符合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