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的发起者,新教路德教的创始人。

1483 165438+10月3日,马丁·路德出生在德国东部的一个小山村。

当时德国经济比较发达,地理位置重要,商业也比较繁荣。然而,与西欧国家相比,其经济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分散和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经济分散加剧了政治割据。政治和经济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导致中国大乱。天主教会趁机扩大影响,僧侣作恶多端,整个国家处于“混乱”状态。

少年时期,马丁·路德目睹了天主教会的腐败,下定决心进行宗教改革。大学毕业后,他在父母和亲戚惊讶的目光中“逃入空门”——进入拉尔福德的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在那里学习神学,自律。从65438年到0508年,他成为威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败和奢靡越来越坚定了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决心。他开始创立自己的宗教理论——“因信称义”。他认为,一个人灵魂的救赎,只靠个人虔诚的信仰,不需要教会任何复杂的仪式。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教会和僧侣阶层的特权。

1517年,为了反对教皇利奥十世通过发放赎罪券剥削人民,路德在威登堡大教堂前张贴了《赎罪券效力之辩》(即95提纲)。大纲引起的强烈反响甚至超出了路德自己的预期。社会各阶层都对《纲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可以说,大纲点燃了德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宗教改革的火焰。路德一下子成了整个德意志民族的代言人,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使路德走上了与罗马天主教会彻底决裂的道路。

1519年,罗马教会的神学家约翰·艾克在莱比锡与马丁·路德进行了一场大辩论。在路德愤怒而咄咄逼人的攻势下,约翰·艾克狼狈溃败,这场大辩论无疑成为路德宗教改革生涯的重大转折点。

1520年是宣传路德学说最普及的一年。那一年,* * *用德文出版了208本书和文章,其中路德的书有133本。被称为宗教改革三大著作的《致德国贵族的公开信》、《被囚禁在巴比伦的教会》和《基督徒的自由》都是在那一年出版的。在这些作品中,路德攻击的矛头并不针对某个教皇或教会的奢侈腐败,而是针对整个封建神权政治。他的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中世纪的宗教等级制度,否定了奴役人的圣礼制度和教会法规,提出建立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资产阶级节俭教会。在宗教理论上,资产阶级自律宗教取代了封建他律宗教。

这一切点燃了下层民众的热情,呼出了人们的心声。人民支持路德,但以教皇为首的教会工作人员憎恨路德。1520 10教皇颁布圣旨,命令路德在60天内悔过自新,否则将被其所在教会开除。路德在威胁和利诱面前毫不动摇,在支持者的赞扬声中焚烧了教皇圣旨。路德的反叛进一步划清了自己和教会的界限,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德国和西欧的民众,他们更加敬仰路德,更加向往宗教改革。可以说,路德点燃的宗教改革之火,已经成为西欧国家的燎原之火。

面对这种可怕的局面,教皇惊慌失措,不得不一再敦促查理五世皇帝给路德定罪。德皇最终决定于4月15217-26日在沃尔姆斯召开帝国会议,给路德定罪,惩罚这样一个离经叛道的叛逆者,同时给路德的支持者们表演一个杀鸡儆猴的把戏。路德没有被教皇的傲慢吓倒。他趾高气扬地来到沃尔姆斯,在帝国会议上争论,从不屈服。他声称“我将坚持我的意见,决不食言!”打地板的话充分表达了当时德国人民摆脱罗马天主教会控制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

查理五世、教皇等人已经黔驴技穷,只好残酷迫害路德,宣布路德为不受法律保护的人。路德无法立足,只好隐居在瓦特堡,从事圣经翻译。

卢瑟没有沉默。他选择圣经翻译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1543年出现了路德翻译的德文版《圣经》,海涅认为路德翻译的《圣经》“创造了德文”。路德对《圣经》的翻译是基于未经后世篡改的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原文。他的翻译为人们提供了反对天主教会的意识形态武器。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他用德语翻译了《圣经》,这成为德国各州之间的重要纽带。

但是路德不能代表人民。当德国农民想把宗教改革变成推翻现有剥削制度的政治革命时,路德临阵退缩,最终转向背叛,成为世俗统治者的代言人。他先是写了《劝基督徒不要造反》一书,然后开始在威登堡传教平息暴乱,最后写了《反对掠夺货物的农民暴徒》一书。他对农民起义的态度从劝导和调解转变为主张镇压。随后,他大喊:“不管是谁,不管是秘密的还是公开的,都应该被捅、被勒死、被暗杀,就像疯狗必须被杀死一样!”丑陋狰狞的嘴脸暴露无遗。路德完全脱离人民,路德教成为德国世俗王公的工具。以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级温和宗教改革运动,只是在宗教形式上进行了一些改革。恩格斯说,“路德不仅把下层人民的运动,也把市民阶级的运动卖给了王公。”

1546年2月,路德在他出生的艾斯勒去世,享年63岁。路德的生活是复杂的。他发起并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欧洲,永久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西欧的封建神权统治。

他的宗教理论为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思想武器。恩格斯认为路德是他那个时代的巨人,他无愧于这一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