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中的人教和地理哪个版本好?
湘教版的主要优势:
1.教材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内容进行了优化组合,注重3本必考教材的递进性和相互联系,选用7本相对独立的教材;注意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材的分工和衔接。初中教材以“地”为主,原则上不涉及深层次原因,而高中教材以“理”为主,要求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地理基本原理,探索地理过程、地理原因、地理规律等。在梳理和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保证地理课程体系的先进性和完整性。
2.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主题,加强自然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和区域地理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比如必修的地理I侧重于自然地理,从人类生存的大环境“宇宙中的地球”到人类周围的环境“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引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完整性和差异性严重影响着人类活动。最后,该书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为结束语。整本教材紧扣人地关系的主线和人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话题。在突出自然地理内容时,并不拘泥于纯粹的自然地理结构,而是注重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融合。必修地理二以人文地理为主,阐述“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工业活动”,最后以“人文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结尾,阐述人地关系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以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必修地理三以区域为载体,阐述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在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话题的同时,不过度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在最后一部分,我们阐述了紧跟地理科学步伐,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必修三本教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3.突出地理素养的培养。地理素养是指公民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地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套教材体现了地理学的时代精神,精选了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和永久价值的地理知识,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探索研究、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观。比如必修地理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只选取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结构等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内容,并没有系统阐述天文知识。教材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培养学生使用地图(或图表、资料)的能力。教材给出了大量的地理图表,如《图解法求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九大行星基本数据表》、《1998年长江洪水覆盖图》等。通过这些图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收集和处理信息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努力让学生举一反三。教材往往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来说明一个地理问题,让学生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地理原理和方法,然后设置相关的地理情景让学生分析总结,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教材在阐述我国洪涝灾害时,以1998年的洪涝灾害为例,说明其特点和原因,然后给出2003年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分析讨论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第三,注重探究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比如教材在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完整性”时,以土壤为例,从母质与土壤、气候与土壤、生物与土壤、地形与土壤、人类活动与土壤等方面阐述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以《广西平果县苗官屯综合治理规划》为例,结合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阐述了综合治理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摒弃空洞的说教,而是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培育,倡导学生从身边的实际出发,多走、多看、多思考,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比如必修的地理二,在阐述“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时,选取了一张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照片——“拿着罐头的猴子”,层层设问,最终指出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主题。
4.突出专题地理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这套教材侧重于地理学的关键问题,尤其是现代地理学的实际问题,如社会地理、生态问题、城市问题、环境问题等。,而且选取的内容往往与现实密切相关,大多与学生所熟悉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侧重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自己周围的地理环境,或者在阐述较为抽象的地理理论时联系实际,比如大量插入实用生动的教材。这套教材还将森林破坏、酸雨、荒漠化、气候异常、自然灾害等重大问题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这一点在必修的地理三中尤为突出,其中包含了“以中国西北为例说明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洞庭湖为例说明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说明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美国农业为例说明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专题地理的内容。
5.注重学生知识视野的发展和个性发展。这套教材将中学地理学习与未来实际工作相结合,力求满足社会对多元化人才和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构建基础化、多样化、层次化、综合化的课程结构。教材力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奠定不同的基础。比如,教材每章后的选讲内容都是“双语学习”,英语短文不仅紧扣本章主题,还配有精美的图片和中文活动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差异化学习,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本章的中心话题,拓展知识视野,为适应大学时代即将到来的双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比如,选用7本教材,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和发展,强调每本教材的相对独立性和平行性。
6.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这套教材不拘泥于某些固定的形式,借助地图、示意图、照片、表格、个人陈述等形式阐述地理问题,强调直观、生动。语言表达力求生动、有趣、简单,很难在课本上看到冗长、枯燥的文字。教材的版式设计新颖,呈现方式丰富多彩,不仅知识性、科学性强,而且趣味性、可读性强。比如必修的地理一,从教材的内容结构来看,每一节都由课文和非课文两部分组成,而非课文包括地图、地理景观照片、地理素描、阅读、活动等五部分。各组比例合理,符合地理课程要求和学生兴趣。
7.它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实践探究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教师的行为从“满堂灌”转变为指导、归纳、总结,大大提高了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
PEP的主要优势:
1.根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教材遵循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逐步以探究代替传统的叙述,使教学过程成为探究过程,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能力的过程。
2.整本教材突出了学生学习的阶梯;学习内容的逻辑性和相关性;学习过程的实用性;学习结果的公开性。
3.教材的编写给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灵活使用教材,学生可以灵活选择教材。
4.教材的编写抓住了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紧密联系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经历和经验,使学生“爱学、乐学”。
5.注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表征和灵活运用,实现学以致用,最终形成公民必备素质。
6.教材内容呈现生动多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材图片的选取上,增加了图片的数量,使图片成为文字的有机组成部分,图片与文字相辅相成,以替代文字。
7.在整个教材中,始终把“双基”的实施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索基本的地理规律和过程,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立体的、动态的。
8.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强调使用权威资料和最新资料。
总之。两个版本的教材各有优劣,也不能说哪个更好,只是在使用的时候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