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应该更早接触社会吗?
现象:学生喜欢暑期工作不是为了治疗,而是为了锻炼。
小林是梅城某中学的初中毕业生。“我感觉我初中毕业了,应该去社会上锻炼锻炼。”带着这个想法,小林今年暑假去了一家健身俱乐部做顾问。虽然是顾问,也就是名声不错。其实不仅要顶着烈日在街上发传单,还要带客户去体验,非常辛苦。小林说,他平均每天要工作7到8个小时,有时候要到晚上10: 30才能回家。小林告诉记者,他的同学打暑期工很常见,要么发传单,要么去工厂打工。谈到收入待遇,小林显得无奈而淡定。他说虽然每天工作时间长,但是工资不高。一个月的收入是300元底薪加根据俱乐部表现折算的提成。"我的主要目的是得到足够的锻炼。"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小林代表了学生暑期打工的“生活现状”:工作时间长,报酬低;不是为了治疗,是为了锻炼。在梅城一家服装店做暑期工的小王告诉记者,她每天工作7个半小时,大部分时间站在店门口做迎宾,月薪600元左右。在谈到暑期工作的收获时,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通过付出汗水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变得更加懂事,拓宽了社会视野。
所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我们国内的中学生去打工,去参加社会实践。挺好的。另一方面,我不支持在没有自我保护的情况下过早接触社会。问题:群体年轻化,自我保护意识弱。
虽然学生确实能从暑期打工中获益良多,但目前学生暑期打工的“生存状态”是否存在隐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梅城的暑期工一年比一年趋于年轻化。已经是第二次在梅城一家服装店做暑期工的小王告诉记者,他去年做过暑期工,店里只有一个暑期工。今年一下子多了四家店,而且都比自己小好几岁。暑期工的数量占店员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劳动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也明确表示,梅城确实有很多16岁以下的学生暑期打工。
在梅城暑期工呈现低龄化趋势的同时,这一群体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小王告诉记者,虽然站了一天感觉很累,但他不敢放松,因为稍有疏忽就可能被扣工资。当被问及小王是否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他不假思索地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小林等人也表示,学校老师很少提及这方面的维权问题,只有政治课的老师偶尔会在课堂上分析一些社会现象;同时,对于学生在暑期打工期间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家长也缺乏必要的教育和指导。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对于暑期打工只能从事哪些行业,每天只能工作多长时间,学生们还是一片空白。
学生暑期打工期间的安全是个问题,因为大部分中学生比较单纯,对当前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在梁老师看来,学生应该寻找更适合自己年龄的锻炼方式。另一方面,中学的陈老师却持相反的观点。她全力支持中学生寒暑假打工。“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太依赖父母了。有利于他们早点出来接触社会,积累社会经验,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据了解,我国《劳动法》将未成年工分为未成年工和童工两类。其中,未成年工是指16至18周岁的劳动者。对未成年工,国家实行特殊劳动保护原则,在就业年龄、工种、工作时间、劳动强度等方面给予特殊保护。比如,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井下、有毒有害的工作。但国家《禁止使用童工条例》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童工”;对每名儿童处以每人每月5000元罚款。
市劳动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暑期工是一种特殊的工作形式,双方大多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国家法律法规对此也不是太清楚;如果雇主和学生都自愿参加暑期工作,我们的劳动部门也很难管理。只能教育企业注意保护学生权益,积极引导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鉴于当地的实际情况,我市劳动部门经常向部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宣传禁止招用童工,尽量避免16周岁以下学生被招为暑期工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