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展大北中学

黄侃(1886—1935),湖北蕲春青石岭大樟树人。著名语言学家。初名乔乃,后改名乔新,最后改为阚,字纪纲。

一.生活

黄侃,纪纲,我国近代著名的文献学家、训诂学家、音韵学家,与章太炎先生并称为“国学大师”、“传统文献学的继承者”。同时,他也是早期农民运动的积极分子和民主革命的先驱。祖籍湖北蕲春,出身家教,才华横溢。我七岁的时候写过一首诗,说“父亲是盐茶匠,家人却无动于衷。”(其父曾任四川盐茶道、成都知府,为官清廉,人称“黄青天”),令人叹为观止。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进士。1903年,15岁,黄侃考入武昌文华普通中学(现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校期间与同乡田桐、(今红安)、董(即董)、湖南桃源宋等同学讨论时政,批判当局,宣传反清反帝制等革命思想,因此被开除学籍。后来,他作为老朋友的儿子,去见当时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其父黄云谷曾与张之洞交往)。张赏识他的才能,资助他公费留学日本。不久,黄侃在日本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1906前后,黄侃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哀穷》、《哀太平天国》等一系列文章,鼓吹革命。在《哀穷》一文中,他以自己家乡的农民为例,描写了被残酷的封建制度压榨的劳动群众“汤无盐、烧无薪、夜无灯、冬无粮”的悲惨生活状况,向贫苦农民发出了无限的同情。文章还明确指出“富者取之于我,我者穷”,提出要解决贫富不平等就要革命。难能可贵的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十多岁的黄侃能够关注农村现实,提出农民问题,倡导农民革命,实在难能可贵。1907年,他在《人民日报》第18期发表《论立宪派与中国公民道德前途的关系》一文,详述立宪派的“美名”和“争利”,指出他们谈宪政,“无非是希望权力,沉迷财富!”政治堕落必然对国民道德产生极坏的影响,导致亡国。文章还论述了革命派应该在道德行为上与立宪派区分开来,否则“民无德则奈何”,这既是对维新派的批判,也是对革命派的挑战,更是对黄侃性格、精神和生活水准的自白。

1910年,由于同盟会的活动,全国各地革命力量蓬勃发展,湖北革命党人纷纷发函,敦促黄侃回国从事事业。黄侃回国后,反复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他吸取了湖南起义失败的教训,认为时机尚未完全成熟,当务之急是做好宣传准备。于是,他深入湖北、安徽的孝义会发动群众,将孝义会改组为“崇汉会”,并在农民中组织演讲,宣传民族大义和中国的危急形势。观众往往聚集了一千多人。他走遍了皖西蕲春、黄梅、广济、习水、英山、麻城、宿松、太湖等广大腹地,号召民众组织起来,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推翻了清廷的反动统治,成为著名的群众领袖。

1911年初,武汉革命文学团体“文学社”成立,成员为新军和各行各业的革命骨干。黄侃不仅推动,还亲自审定章程。同年7月的一天晚上,文学社机关报《大江日报》总编辑、黄侃的同乡詹大北设宴招待黄侃,并与他讨论时政。酒后,黄侃愤怒地为《大江报》写了一篇评论,题为《乱,救中国的灵丹妙药》,署名“奇谈”。大悲惊人!第二天,这篇文章见报,震惊江城,清廷害怕。不久,以“目的不纯,构思狂妄,扰乱政治体制”的罪名,大江日报社被查封,该报副主编詹大北、何海明被捕入狱。因为詹大北在狱中坚持说评论是自己做的,所以黄侃得以逃脱。

著名的时评《乱,救中国的灵丹妙药》极大地鼓舞和激发了新革命军和各地人民的士气和义愤,成为著名的武昌起义的导火索。

黄侃是个很重要的人,爱恨分明。1915年,章太炎先生因反对袁世凯被囚禁在北京梁倩胡同的一所房子里。黄侃听说后,两次进京。后来干脆以“学习知识”为名,搬进了章太炎的禁地。但没过多久,他就被警察开除了。黄侃气得绝食抗议。当时,他的另一位尊敬的老师刘,后来成为“安全委员会”的六君子之一。1915年在北京召集学界名流,动员黄侃等人拥立袁为帝。话没说完,黄侃站了起来?眼,严词拒绝,并生气地说:“如果是这样,请全部拿走!”说完就离开了。所有出席会议的人也散去了。

黄侃和董不仅是老同学,也是好朋友。他特别赞扬董的战斗精神,积极支持董的革命活动。1921年,中国* * *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董与他联系解决代表们的住宿问题。他亲自给当时在法租界任博文女校校长的夫人黄少兰写信,要求参加“第一大学”的、董等十名代表以“北大暑期旅行团”的名义留在博文女校。

黄侃一直是个正派的人,从不跟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其旧友多为国民政府权贵,以来往为耻。只有居正当时被蒋介石软禁,孤苦伶仃。当其他人无法逃脱时,他经常去居正监狱和他聊天解闷。后来,居正东山再起,登上皇位后,再也没见过!居正想念他的友谊,去寿禄问他为什么不再来玩了。他很认真地回答:“你不是以前的你了,客人门可罗雀,分量很高。我怎么可能是登山者!”

黄侃师从国学大师章太炎,擅长音韵训诂和文学。先后在北京大学、东南大学、武昌师范学院、金陵大学任教授。我一生勤于学习,以愚待己,崇尚“好学”“严谨严谨”。以太平天国为例,章太炎嘲讽黄侃为“天王”。

1919,胡适留学回国,任教于北京大学,发起新文化运动,声名鹊起。胡适出生后,黄侃最得意、最寄予厚望的傅斯年,很快就倒向了新文学的阵营。据说黄侃讲课前总要骂胡适。

黄侃曾随胡适在北大讲学。在一次宴会上,胡适偶尔谈到墨家。黄侃说:“现在讲墨家的人都是混蛋!”胡适脸红了。黄侃又骂:“连正经男人都是王八蛋。”胡适大怒。黄侃大笑着说:“你息怒,我在试探你。墨子的兼爱是无父的。有爹怎么谈墨家?我不是在骂你,我只是在努力!”抬起座位大笑。

黄侃一生轻浮,结过九次婚。报纸上曾有“黄侃文章遍天下,好色之极,不是我妈,不是我女儿,是他老婆”的说法。章太炎的妻子唐国礼曾回忆起黄侃对黄少兰的不忠,导致她一生颠沛流离,痛斥黄是“穿普拉达的女魔头不要脸”,“小才足以助其汉奸”。

1914年秋,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9后,先后在武昌师范学校、武昌中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大学、南京中央大学任教22年。其间,他一如既往地关心国事,爱国。1914年,袁世凯将反对复辟帝制的章太炎囚禁在北京。他到禁室与张同住以示抗议。刘的老师以学术研究为名,邀请学界名流开会,动员袁称帝。他气愤地拒绝了他,离开了会场,与会人员也散去了。“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他写下了《绵人之歌》:“四百兆人宁战而死,不忍见中国为市。”号召全国人民起来反抗敌人。

黄侃勤于治学,视己为愚人,主张“精于学问”、“严谨于宏观交往”。他非常重视向老师学习,但并不拘泥于老师的理论。他经常以“刻苦做人,刻苦传经”来警示自己。他虽是知名学者,身体虚弱,但仍致力于学术,孜孜不倦。“唯观天下书,不可骄也。”他发誓50岁后要写一本书。他的文字、音韵、训诂知识,远及汉唐,近及干嘉。他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很独特。在音韵学中,古音是按照当时的实际语音来分类的。晚年主要从事训诂学研究。黄侃作品丰富,其重要作品有《尹姝说》、《二说》、《纪类表》、《文心雕龙》和《日知录》。

1935年,黄侃50大寿,章太炎赠他一副对联:“魏在知命中作三绝,黄绢初成好书。”我希望他能写作。同年10月8日10,黄侃因饮酒过度吐血而死。章太炎忏悔是因为联句变成了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