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的名字有什么含义?
“三皇五帝始,姚舜禹代代相传。”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之歌说,中华民族始于“三皇五帝”。虽然关于“三皇五帝”的说法很多,但公认的“五帝”之首是黄帝。
据《史记》、《山海经》等书记载,黄帝原姓公孙,后改为姬;因为住在轩辕山旁边,所以被称为轩辕家。因为他有“地德”(和土地一样厚重淳朴的美德),所以被土地的颜色称为黄帝。
发明是黄帝一生的主要成就之一。在他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698年至公元前2599年),为了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生活水平,他教大家种植数百种作物,制作衣服,造船造车,制作音乐,创造医药。根据大量资料,黄帝及其指导下的发明几乎涵盖了原始人的衣、食、住、行、用、战等各个方面。著名的发明矿田规定实行耕作制度,适时播种百粒,发明杵臼,开辟园林苗圃,种植瓜果蔬菜,栽桑养蚕;在缝纫方面,我们发明了织布机,制作衣服、鞋帽、窗帘、毛毯、盔甲、旗帜等。日常生活中,制作碗、盘、壶、尺、案等。在建筑方面,我们发明了宫室、丧堂、院落、厅堂、门、蚕房等。在交通方面,制造船只;军事装备方面,刀、矛、弓、箭都是制造出来的。
可以说黄帝是中国第一发明家!
玄面黄帝的独特发明
黄帝及其妻妾、大臣发明了许多与原始人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的进程。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人统计过黄帝发明的“专利”,更不用说“专利号”了。但是,有些发明是属于他的,比如玄冥。这类似于秦始皇发明了“皇帝”一词。
黄帝以前的原始人头上什么都不戴。现在网络、书籍等媒体上所有的黄帝画像都戴着皇冠。据《中国林氏第一史》记载,黄帝当部落首领做了两件事。一个是请大臣项先生调查族内积弊和民情,一个是发明玄官(即加冕骑)。他还规定部落首领的王冠不同于普通人的王冠。领导头戴皇冠,看起来威风凛凛。这可能是“浮夸”最原始的由来。
历史学家认为黄帝发明了汽车。《古史考证》载,“黄帝造车,引人注目,影响深远”。据考古学家介绍,黄帝发明的车是人力拉的,车轮是实心的木饼,结构粗糙。黄帝发明的车,要么扛重物,比扛在肩上省力多了。黄帝自己骑着高贵的车,由仆人和奴隶拉着,缓缓前行。这是我们的祖先使用的最早的滑轮机器。
黄帝发明的另一种影响深远的汽车是南车。《古今笔记》记载,人们在打磨石器时,发现磁铁破碎后,小块会紧贴大块。他们把这块磁铁献给了黄帝。黄帝发现悬浮磁铁挂件有定向功能。后来与对手蚩尤作战时,先头部队迷失在迷雾中。黄帝和部下商量后,做了一个小木人像,小人的一只胳膊横着举起来,并把挂在脖子上的磁铁挂件拿掉,磁铁朝向小人举起的那只胳膊朝南。然后,他让人在运输车上搭了一个木架,把木头人挂在上面,小木头人的手臂指向南方。于是,士兵们找到了路,打败了蚩尤。战后,黄帝把木头人毁掉,把磁铁藏起来保密。黄帝发明的指南针是指南针的最早形式,科学家称之为悬浮磁。经过改进,后来科学家把这种车改成了浮磁式,主要体现在新浪;到了宋代,改良为顶磁式,主要体现在干罗盘上。指南针能排在中国四大发明之列,黄帝功不可没。
农业发明黄帝功不可没。
黄帝在农业生产方面有许多发明,其中农田制度是主要的发明。在技术落后的原始社会,人民最重要的是农田。因为在黄帝之前,人们一起在田里劳作;收获的谷物不称重就交给部落。史记?据《五帝实录》记载,黄帝发现了许多弊端,于是踏入田地,把全国的土地重新划分为“井”。按照规定,中间那块是“公亩”,部落派人耕种;周围的八块地是“私田”,八户人家种的。他们可以打井或者种粮食,但是收成要交给部落,由部落分配。农地制度为后来的税制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的田赋征收打开了大门。
黄帝进一步按田制将野区划分为新疆,规定八家为一井,三井为一邻,三邻为一友,三友为一里,五里为一城,十城为都,十师为一师,十师为州。整个国家被分成九州。这就是“九州”的由来。
很多古籍都注明“黄帝穿井”,可见黄帝不仅开创了田制,还教百姓挖井。其实这种说法是主观的。考古学家了解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就普遍发现了水井,这说明水井在黄河流域的经济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河南洛阳英利遗址和河南汤阴白银遗址发现的古井,距今约4000年,基本符合黄帝时代。黄帝部落生活在黄河下游。这说明黄帝时代人们就已经发明了挖井。
有田就要种东西。黄帝在农业上的另一个成就是“艺粮”。“五谷”是指粟、黍、稻、麦、米。据古书记载,炎帝神农只能种黍稷,黄帝可以种五种粮食作物。这说明黄帝是当时顶尖的农学家。
协调“九德部长”构建四大体系
黄帝奠定天下基础后,制定了中央官以云为名、青云掌管族务、缙云掌管军务等国家官制,并设立左右监,监管天下各部落。他主张以德治国、以德治国、仁政、修德、立义,特别设立了“九德之臣”。黄帝任命的带“德”字的官员,不仅要有品德,还要有“才德”。根据历史记载,“九德之臣”不仅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而且在某一科学领域也有一定的造诣。除了上面提到的风后,“九德部长”还包括开始写作的仓颉、发明性情的凌伦、酿酒的杜康。
黄帝协调“九德大臣”,构建了古代四大知识体系——农、医、天、数。
在农业方面,除了上一节说的,另一个英雄是发明养蚕的雷祖。雷祖不仅是“九德大臣”之一,还是黄帝的公主娘娘,典型的“川妹”。她经常带领妇女上山剥树皮,织麻网。非常偶然地,她发现蚕能吐丝。在我丈夫黄帝的帮助下,教百姓养蚕、织丝、做衣服,最终推广到全世界。因为发明了养蚕术,雷祖被尊为“第一蚕皇后”,成为后人公认的中华民族之母。
雷祖的贡献得到了黄帝的认可。电影《轩辕大帝》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以黄帝和雷祖的传奇爱情故事为线索贯穿始终。剧中雷祖强、勇、勤,有“母仪天下第一”的风范。
在医学上,黄帝与大臣齐伯讨论,写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这本书是一部综合性的医学著作,被公认为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一(另外三部是《难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最早出现于《汉书·艺文志》。后人普遍认为这本书是我国黄老的医生们开发的,但它只记录了黄帝与大臣们的医学交流。
天文学,黄帝和大臣们彻夜讨论,首创了天干地支法。据《春秋》鲁《尊师》记载,他们发明了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任、桂)和十二地支(子、丑、阴、卯、辰、巳、午、卫、申、酉、戌、戌)。这个年表一直沿用至今。例如,2016是农历的沈冰年。
在算术方面,黄帝指导史官开创了计算和测量的体系。以前人们用打结、刻木头为数字的方法来处理日常的会计问题。这些方法都有明显的缺点,比如难以保存,无法统一。李是计算和准备的先驱。黄帝得知后非常高兴,于是启发李寿制定度量衡,方便货物交换。由于缺乏资料,无法知道当时的度量衡。最原始的计算和测量的出现,意味着先民们在数学领域已经有了跨越式的认识。
到底有没有黄帝的发明?
虽然关于黄帝的书很多,甚至连他“统一中国,发明创造”的故事都收录在现在的中小学历史课本里,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不成立的。
考古学家认为,几乎所有关于黄帝的记载都是后人杜撰的。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目前我们接触的中国古代史,起源于《尚书》、《国语》、《史记》等书籍。《尚书》是现存的一部史书,名字写得比较早。这里最早的记载是尧舜的灭亡,没有黄帝。孔子为什么不追溯历史到《尚书》中的黄帝?因为孔子治学很严谨,当时史料很多,孔子觉得尧之前的历史太空灵,就忍痛放弃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黄帝在《史记》中有所提及,在《闭经》和《五帝列传》中都有提及。但从文字内容来看,关于黄帝的传说记载过于明显。比如黄帝一岁就能说话,太玄乎了。很明显,黄帝时代没有文字(仓颉只做了最初步的图形文字,无法保存),自然也就没有文献;知识是通过口头传播的。即使在当时,语言也并不成熟,所以这一切只能靠后人去想象和推测。
更关键的是,也缺乏支持黄帝存在的物证。河南新郑的轩辕山、石祖山,据史书记载是汉代以后的人命名或修建的。
黄帝虽然不确定,但是黄帝生活的时代是真实的。考古学家普遍认为,5000多年前,人类还处于相对愚昧的状态。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原始人在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建造宫殿,制作衣服,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和汽车,创造计算,编造乐谱等等。而且原始人在与自然的长期斗争中,学会了群居,像狼一样选举首领。就这样,原始部落产生了,部落首领产生了。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黄帝是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宗法公社时代的部落首领。经过他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部落联盟的领袖。那个时候,阶级和国家还没有形成。黄帝部落联盟住的地方没有实物考证,但这和传说不一样——历史学家肯定研究过。有些史书上说,黄帝曾经居住在河北省涿鹿县的山弯里,被称为“涿鹿之野”。还有人说他们的部落联盟叫“轩辕之山”,在今天河南新郑。这也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当时的黄帝部落并没有完全定居,而是普遍居住在今天陕西、河南、河北一带的黄河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