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首先,每个人都需要学会自学。
从广义上讲,任何人想要有所作为,有所成就,都离不开自学。
别说没进正规大学或中专的人需要自学,就算是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也需要自学。一位大学校长曾对他的毕业生说:大学毕业就像一碗干净的面条,加一勺炸酱,扎江面,几根排骨,排骨面,几块肥肉。谁来放这些东西?毕业后当然主要靠自己在实践中自学。一个人大学毕业后所学的东西对他一生应该学的东西来说就像九根牛一的头发。大学生在学校学的大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更多的应用科学和实用技术需要在进入社会后根据需要通过自学来补充和提高。大学生在学校学的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自学的能力。
如果把知识比作黄金,那么自学的能力就是炼金术;如果把知识比作鱼,那么自学的能力就是钓鱼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知识总量在不断增加。在知识剧增、竞争加剧、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适应日新月异的新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自学。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生存主题报告中警告:“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不仅没有上过大学的人需要自学才能取得学术上的成功,即使是大学毕业生,甚至是硕士、博士,也必须不断地自学,善于自学,善于钻研。
学习能力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通行证。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素质主要表现为掌握知识和信息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因此,大众化和终身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两大趋势。接受终身教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继续教育,另一种是自学。其中,自学是最重要的方式。
第二,自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创造力的源泉。
即使一个人没有上过大学,如果他有自学的习惯和能力,那么他将来在工作上的成绩绝对不会比大学毕业生差。相反,一个人即使上过大学,甚至留学过,拜过名师,如果没有学会自学,没有刻苦学习的习惯,那么他只会在老师定义的圈子里徘徊,很难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更谈不上在科研上有所发明创造。这是因为任何发明都是做别人没做过的事,走别人没走过的路。谁能告诉你该走哪条路?只有去探索,去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一个人不自学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自学也确实让很多人成功了。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没有经过或很少经过正规学校训练,主要通过自学取得卓越成就的,简直难以计数。
华是中国最著名的数学家,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的一个贫苦家庭。小时候,他的书不太好,邻居们都嘲笑他是“书呆子”。因为家庭生活困难,他没能读完中学,就回家帮父亲维持生计。后来,他生病了,摔断了腿。但他发奋自学,后来得到了数学界老前辈熊庆来先生的器重,推荐他去清华大学当看门人。他努力学习,挣了官费出国留学,去了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深造,终于成功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出生时很瘦,直到8岁才上学。学了三个月,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被老师骂“傻子”。他辍学回家,母亲教他读书写字。妈妈发现他特别喜欢物理和化学,就给他买了一本帕克科学读本。于是,爱迪生把书中的道理一条一条搬下来,自己尝试。他在地下室开辟了一个小天地,既是仓库又是实验室。实验越来越多,但是家里的生活太困难,满足不了爱迪生做实验对钱的需求。12岁时,爱迪生去火车上卖报纸和糖果,同时每天去底特律图书馆看书充实自己。21岁时,他研制出双发射器,获得“投票记录器”发明专利。22岁时,他共同创立了鲍普爱迪生公司。从此走上了发明、成功、辉煌的人生之路。
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他获得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来自于自学。蒸汽机、火车、轮船和飞机都是自学者发明的。
第三,确定自学方向的原则
确定自学方向,其实是一个优化问题。方向正确,少走弯路,容易成功。确定自学方向,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是同步效应原理。即尽量使专业选择与工作和业务同步;奋斗目标与兴趣爱好同步;发展方向与社会需求一致。这样做容易把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造成* * *震动。
二是优势积累原则。即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确认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然后重点发展自己的优势和长处。需要注意的是,你最擅长的不一定是你的优势,也是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对高的起点和优势积累有利于短期成功。
三是“定向爆破”原理。即注意发现和选择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冷门”,努力工作,争取几年后大有作为,多年后一鸣惊人。
第四是量力而行的原则。自学不怕起点低,但不要好高骛远。要着眼长远,立足当下。争取春耕秋收。水果不仅能给你带来欢乐,激发你的斗志,还常常能改变你的处境,使你从泥泞的土路走向柏油路。如果不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而选择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结果往往是看着天上的星星,却掉进了地下的坑里。这就像用蜡烛烧一盆冷水,一直烧到蜡炬成灰,眼泪流尽,都很难沸腾。
四、自学中的“四性一造”规律
第一:主动性。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见缝插针,不必鞭长莫及。如果自学采取被动的态度,不实行自律,学习计划就难以实现,马拉松计划也就成了“散漫”的计划。所以,自学者千万不要忘记主动性这个词。
次要:硬度。如果把达到一定的知识水平比作过河,那么在校学生就像小船,自学者就像军队游泳。自学者不仅没有专门的老师教,每天还把主要精力放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他们不得不挤压自己的学习时间,有时甚至拿不到一本合适的教材。所以有志于自学的人,首先要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
第三:连续性。连续性不仅指学习内容的连续性,还包括自学时间安排的连续性。自学首先要注意统筹规划,按照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学习内容。同时要明白,知识宝塔的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三分钟的流血或暴露在寒冷中是很难完成任何事情的。自学尝试一点或者改变想法也是大忌。
第四性:目的性。就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这个目的一开始可能很简单,目标也不算太远大。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学习成果的收获,目的性会不断升华。这个目的反过来又吸引人前进。
创新一:按照上述“四性”经过多年的努力,自学者会有创造的冲动和能力。这时候要注意从学习型向思维型转变,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社会需求找准切入点,通过发现、发明、创造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五、自学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于学习的条件。
荀子在《劝导》中说:“冒充马者,不图利,而致千里;假装成船的人不会游泳,但他不会游泳。君子之命不同,善有虚妄。”自学不是关起门来自己学,而是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学习的条件。
首先,学会使用图书馆。除了每个城市中心的图书馆,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图书馆。在图书馆借书看书不仅方便而且便宜。这里有书籍、杂志、报纸和视听资料。可以说,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这里集中了全人类的科学文化遗产,只有善于利用图书馆的人才能继承。
第二,学会使用电脑。现在有很多有利于学习的电脑软件,也开通了各种“信息高速公路”;此外,用计算机检索、存储、提取数据、打字、修改和计算也非常方便快捷。这为我们的学习和科研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便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
第三,要向名人请教。荀子说:“学墨近人”,所以“君子生必择乡,行必作士”。正所谓“听其言,不如学其十年。”自学者向著名学者求教,可以少走弯路,有利于短期成功。请教著名学者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听著名学者的学术报告,研究著名学者的文章,当然还有当面请教。
第四,根据实际情况,参加社会助学班。这主要是针对参加自考的非在校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多渠道培养人才,我国在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实行了自学考试制度。单科考试成绩累计。如果你有一科不及格,你可以下次再考。当必修课和选修课都达到一定数量时,颁发大专毕业证或本科毕业证。这个文凭是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以这种形式自学的人,可以有选择地参加社会帮扶班。这种辅导班见多识广,少走弯路,还能认识很多志同道合,性格不同的朋友。宋代文学家朱在《读书随想》中写道:“何以问渠如此清,因有源头活水。”自学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来源。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009-07-15 19:29:12)
自学能力的定义和范围: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自学能力包括有意识的学习欲望和求知欲,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使自学成为一种能力,能找到相关的参考书和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交流的日益频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体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为一个人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很多都是自学得来的,无可厚非。所以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自学能力很好的人。所谓自学能力,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古人说得好:“良师益友,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不良师益友,努力工作,事半功倍”。有了自学能力,学生可以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学生有自学的能力,即使没有老师在身边,他们仍然可以自己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解决新问题;当他们步入成年,参加工作,走向社会,自学能力这把金钥匙依然可以发挥作用。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更好地自由探索和发明。因此,从长远来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意义重大。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探索:
一、掌握自学方法,增强自学效果。
让学生了解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可以请成绩优秀的学生发表看法,谈谈学习方法,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然后通过老师的总结,让学生学会使用常规的学习方法,掌握如何收集和分配注意力,如何观察、记忆、思考和想象,如何应用知识,如何科学安排时间,从而总结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这个方法值得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传授方法。结合学习内容讲授学习方法,针对性强,形象具体,学生容易接受,效果好。让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就像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比教他们一些现成的知识更有价值。学生在学习期间最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这是他们终身受益的金钥匙。另外,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激发自学兴趣,养成自学习惯。
无论学什么知识,只要学生对这种方法感兴趣,他们的热情就会被点燃,学习的欲望就会强烈,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自己想学的东西感兴趣,才有学习的欲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学生也要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愿意自己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知识的特点,运用启发性的语言,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1)利用人的探究心理,设置知识悬念,吸引学生参与。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探究心。教师如果能利用学生的探究心,在教学前设置知识“悬念”,就能在教学中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吸引学生主动自学,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一种使学生渴望知识的氛围,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产生主动探究的内在动力,即自学兴趣。
(2)利用好奇心设置矛盾,鼓励学生参与。
这里所说的“矛盾”是指根据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目前所面临的现实而形成的矛盾。在生活实践中,学生往往想当然。教师如果能巧妙地设置教学“矛盾”,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因为每当学生遇到老师设定的矛盾时,都会产生“为什么”和“怎么做”的疑问,学生的思维只会在“为什么”的情境中展开,在“怎么做”的情境中走得更远。
(3)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最熟悉的,是最亲密、最具体、最难忘的。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利用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件,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例子联系起来,使整个教学活动变得生动、精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歌唱。
第三,注意总结身边同学的学习经验,树立榜样。
注意总结身边同学的学习经验,树立榜样。他们往往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或经验,教师要善于发现、总结和推广。这些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来自于他们自己的学习实践。他们生活在学生中间,学习条件大致相同。总结推广优秀学员的学习经验,让其他学员感到亲切、可信、易学。这样既能促进学生比较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又能促进学生相互学习,集体竞争,共同提高。比如上课说话积极,听讲认真,写字好的学生,学习进步很大的学生,主动学习,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自学成绩都很好。从点到面。
第四,注重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
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我敢说“习惯也是最好的老师”。习惯是一种态度,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只有积极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大更快的进步。对于自学习惯的培养,我认为主要是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们始终注重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除了课堂教学,我们还安排学生在课后确定小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然后第二天再来上课,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表达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介绍优秀人士的成功学习经验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人类社会的伟人之所以伟大,原因有很多,但方法和习惯很重要。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和他的努力、方法、习惯是分不开的。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名人的成功经验,以及他们年轻时是如何学习的,从而拉近伟人与学生的距离,让伟人不再高高在上,让他们走下神坛,变得真实。这样会让学生认识到伟人的学生时代和自己没有太大的区别,通过努力有机会成为和他们一样成功的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了自学能力,学生在没有老师在身边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自学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解决新问题。
在学生取得进步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也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发展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巩固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把自主学习从我们老师的观念中落实到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真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从中受益。
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反复训练逐步培养,也需要在学习实践中反复运用来提高。要加强学生自身能力和合作发展能力,保证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培养学生自由、良好的学习习惯。诚然,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体会。以上是我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小经验。希望在此与同行交流。也希望能在这里交流更多更好的经验和方法,让自己有机会学习和充实自己。谢谢大家!
初中生的学习是一个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让学生从不开会,从被动学习走向自主学习的关键。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自主性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让他们先在情感上独立。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和督促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尽量自我调节学习的方法、节奏和过程。第三,大胆地让学生独自学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阅读、分析、思考,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尽可能摆脱对老师的依赖。第四,尊重个体差异,重视个别指导。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照顾到各个层面在内容、方法、速度上的差异,帮助每个学生优化学习过程,使他们的学习更加自主有效。
营造氛围,体现自主。如果不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任何教学方法都无法发挥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要营造这种氛围,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开展学生主体性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我监控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它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调整、控制、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督促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学会自主学习。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年龄、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的异同,选择合适的起点,进行持续的培养和训练。首先,帮助学生摒弃畏难情绪,改变被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主动、兴奋、行动起来。其次,加强学习规划的指导。有计划的学习是学习行为控制的第一步,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有序学习和思考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监控的水平。第三,不断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增强自我意识,调整学习策略。
展示成功,实现自主。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现代教育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师要因势利导,通过适当的机会、渠道和场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有成就感,进而把成功的喜悦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感,自然会产生更大、更成功的欲望,诱发更积极的参与和更积极的思考,从而使主动参与学习成为一种持久而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实现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是成功的前提。德国教育家巴斯陶尔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技能(知识),而在于启发、唤醒和激励学生去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造大量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生动场景,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无尽兴趣。孔子曾说:“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只要学生愉快地学习,就会在课内和课后积极自觉地参与英语学习,从而在自然的语言学习氛围中习得语言。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只有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的原则,学生才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习得语言。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和自主使用英语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即使学生在学校学到了最新的知识,也很快会过时,无法终身使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为了让学生在一生中不断获取新知识,适应信息化、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时代的需要。